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650097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1、链接课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二)承担社会责任”,目标之一为: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内容标准的2.2为:“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这既是与正义相关内容的教材编写依据,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

2、十课的第一课时。就全册书来讲,第十课是结束课,在综合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方面有突出作用。单就第十课来说,第一课时着重解决正义这一话题 “知”的问题,即“什么是正义”、“为什么要维护正义”,为第二课时进一步解决“怎样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等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2)知识结构分析: (3)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3、重难点分析(1)重点:明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的道理,崇尚正义,认同并尊重正义制度和规则。(2)难点:正义制度和规则在维护正义中的作用。确立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道德践行以道德认知为起点,以情感的生成和升华为最基本条件。维护正义首先要对正义、正义制度

3、与规则确立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故确定上述内容为本节课的重点。另外,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及制度、规则等概念本身的抽象性与综合性,决定了“正义制度和规则在维护正义中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期盼正义;(2)认同并尊重正义的制度与规则;(3)树立正义感,崇尚正义。2、能力目标:(1)明确区分正义与非正义行为;(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正义的制度与规则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知识目标:(1)知道正义的基本内涵;(2)懂得社会发展需要正义的道理。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4、感这一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总目标;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统一的教学原则。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比较等。教法和学法确立的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校的主人;学习即生活,德育即生活,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四、教学过程简介1、教学环节与流程 2、导入设计(1)背景材料:一组数据:0.16秒 1170篇 5900篇 面

5、对歹徒 旁观者无一人相助 一组材料: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却无人开门制止,那个寒冷的夜晚麻木了人心;一名襁褓中的男婴被遗弃路口,引来不少群众围观,但却没有一个人张开怀抱将尚有一息生气的婴儿揽于怀中给点温暖。当110巡警和120救护车赶来时,在冰冷水泥地上躺了近3个小时的婴儿已气绝身亡(2)导语:这一组数据是老师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栏里,输入“面对歹徒 旁观者无一人相助”一句话时,0.16秒出现的相关文章为1170篇,若去掉“面对歹徒”四个字,则会出现5900余篇的相关文章,下面的资料便是从中摘录的一部分。(3)设计意图:引入正义的话题,使学生感

6、知非正义行为的残忍与冷酷,初步理解社会需要正义的道理,并激发他们探索本课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主要教学环节及设计活动一:众说纷纭话正义 (1)背景材料:2005年5月,农民工王斌余因父亲腿被砸断急需用钱,便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此后他找劳动部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像条狗”,并遭拳打脚踢。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月日,人民法院一审判处王斌余死刑。10月19日,此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核准王斌余死刑。王斌余已于宣判后当日被执行死刑。(图为王斌余的父亲在看守所看望儿子时的情景)王斌余在城里

7、打工10年,只挣了3万多元钱。讨薪杀人后,他无奈地说:“我觉得看守所是个好地方,比工地好”。一位网友在网上写下了如下的留言:历史会记住这个事件,记住这个在追讨自己的血汗钱时,因绝望、因不堪侮辱而连杀四人的人的名字王斌余。这个名字,包含着一代人的苦难,包含着二亿农民工的血泪、屈辱和绝望!(2)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A、指出这一事件中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B、对于王斌余的死究竟谁应该负责?C、王斌余应该被执行死刑吗?为什么?D、在王斌余一审被判处死刑后,有很多人呼吁不应该将其处死,你认为这样的呼吁有必要吗?为什么?E、 对于材料中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校正?其中最有

8、效的措施应该是什么?(3)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中明确:正义的含义、要求;非正义的危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崇尚、期盼、维护正义;正义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证等。将抽象的概念学习寓于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真切的亲身体验中认知、明理,并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践行打下基础。这既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二:捍卫正义看制度(1)情景材料: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据调查,2006年81.3%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当年工资,17.5%的人拿到了大部分工资,1.2%的

9、人只拿到少部分工资或没有拿到工资。与2005年相比,全部拿到工资的比例上升了0.9个百分点,没拿到的比例下降了0.13个百分点。 (2)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A、 以上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正义有何意义?B、举例说明我国的其他正义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设计意图:以有力的事实材料证明正义的制度可以维护正义,保障人们的最基本权利。而且,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才可能切实保障正义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向理性提升。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以王斌余的事例材料为背景平台,使学生在一定的道德冲突中反思生活中正义的复杂性,从

10、而明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理解正义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作用;以颇具震撼力的事例材料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他们崇尚正义的情感,生成自觉维护正义、批判非正义的责任感。 5、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五、教学效果预设1.生成性。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明辨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形成明确的正义与非正义标准。2.思想性。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非正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震撼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正义感。3.实践性。将正义行为、正义制度以及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尊重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和影响鞭策学生,让他们自觉做一个维护正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