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64814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沟-向家岭I、II回线入乐德变220kV线路工程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批准:审核:编写:自贡电力集团公司乐德线项目部2011年5月20日为避免送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在线路工程重复发生,切实做到预防为主,做到过程控制关口前移,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施工的经验,本工程基础、铁塔、架线三大工程过程控制的特点和难点,预测了影响本工程质量的通病性问题,在人力、机械、工器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通过施工过程的重点控制和预防,加强本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及工艺水平达到“优良”. 序号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对策实施要点责任人检验标准结论意见1经纬仪不正确操作1.经纬

2、仪在使用不检查。2.对中、整平不精确。1.及时纠正施工中的问题。2.讲解经纬仪的知识。3.加强个人的责任心。4.对于出现有误差的经纬仪及时检验。1.施工测量、基础浇制、组立铁塔(铁塔正、侧面斜率)、观测弧垂等,在使用前对经纬仪检查。2.组织培训,加强学习。讲解经纬仪检查的方法步骤。班组技术员工程技术员施工人员均达到规范施工2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不严格1.未按照设计配合比操作。2.现场无计量器具。3.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1.施工现场配备计量器具。2.随时对施工现场的配比进行检查。3.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质量意识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强度施工。2.加强计量工作,检查计量的次数。施工负责人施工

3、队长质检员现场监理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强度施工。3膨模1. 模板变形.2. 模板卡子,卡口开口过大。3. 顶杠脱落。4. 模板配置不和理。5. 施工器具陈旧。1 加工新模板进行补充及维修旧模板。2 研究施工方案,消除膨模的发生。3 模板配置时采用大块模板。1.模板的各部位多增加顶杠,模板上部用角钢夹牢固。2.检查模板各部位的卡子是否有松动,如果松动应及时更换。3.立柱上部采用大模板。施工人员技术员项目总工现场监理基本消除了膨模现象。4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及狗洞1配合比未按要求施工。2振捣时间过长或振捣不到位。3施工方法不当。1 加强现场检查。2 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1.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并且要

4、涂刷模板隔离油。2.掌握机械振捣的要领,及时间。3.拆模后如果发现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要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现场负责人技术人员项目总工现场监理基本消除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及狗洞5接地深度不够,埋设不规范1. 埋设深度不够。2. 回填土未进行夯实。3. 接地沟没有防沉层。1加强对外用工的教育。1.讲解回填土不夯实及埋设深度不够的危害性。2.按照规范要求300mm夯实一次。施工队长施工负责人接地埋设规范序号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对策实施要点责任人检验标准结论意见6螺栓长短不一,交叉铁中间未加垫圈,脚钉弯钩方向不统一1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2 螺栓及垫片供应量不够。1 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

5、提高施工工艺。2 加强领料签字手续,清点螺栓及垫片数量。1.严格按照设计图及规范施工,技术交底时特别强调。3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4 技术部门提供单基铁塔材料的用量表。施工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螺栓安装统一规范,脚钉方向一致。7螺栓紧固脱锌1 野蛮施工。2 未使用扭力扳手。1 加强培训及技术交底。2 使用套筒扭力扳手。1 进行QC攻关。2 配置套筒扭力扳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螺栓脱锌现象减少。8局部螺栓不易紧固1 操作空间小的局部螺栓不易紧固。2 漏紧。1 地面组装紧固到位。2 实行岗位责任制。1. 配置高强套筒或叉口扳手。2. 班组质检员加大检查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质检员施工负责人螺栓紧固率符合

6、规范。9起吊构件变形或损伤锌层1 运输过程拖拉。2 起吊过程野蛮施工。3 未按图纸,强行组装。4 硬器撞击,损伤锌层。1.防止硬器划伤,损伤锌层。2吊点或支点处垫小方木或圆木,并用麻袋片垫衬。1 熟悉图纸,按图进行施工。2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1.验算构件强度、钢度,制定的起吊方案吊装;2.杜绝野蛮施工;3. 按图进行施工。 4技术交底详细。施工负责人质检员技术员构件不变形,锌层无损伤10导地线运到现场前被损害导线运输,吊装过程不按照要求,运输吊装。1 导线出厂时应标明起吊方法及运输方法。2 加强运输人员责任心。1.线轴要立着放,不得水平放置。2.装卸线轴要用吊车,装卸过程中防止碰撞。3

7、.运输时,线轴用钢丝绳和手链葫芦绑扎牢固。线材厂押运人员装卸人员导线包装完好11压接管弯曲1 压接管过滑车。2 压接管质量。3 压接管压接质量。4 压接管保护钢夹脱落。1 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2 压接管钢夹绑扎牢固。3 提高压接管的压接质量。1. 严格控制放线段长度;2. 在大转角及垂直档距大的塔位悬挂特殊滑车;3. 严格控制压接管过滑车次数;4. 选用材质好的压接管保护钢甲。压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员压接管符合规范标准序号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对策实施要点责任人检验标准结论意见12风振引起导线鞭击、导线的临锚处线股疲劳受损1 未及时安装间隔棒。2 导线临锚处未加保护措施。1. 在导线放好后紧线前的期间

8、内,采取临时防振措施。2. 在导线紧好后尽快安装间隔棒,时间不超过5天。1 制定有效的防鞭击措施。2 压接管保护套外缠绕布和黑胶布。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符合规范要求13导线、良导体地线磨损、鼓包1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2 导线滑车旋转不灵活。3 导线制造质量。4 施工方法不当。1 加强工器具的检查。2 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3 编制防止导地线磨损鼓包的措施。1. 合理选择工器具。2. 在实际操作中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3. 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施工人员质检员通过计量器具检查,应符合规范要求。14间隔棒次档距不准1 丈量误差大。2 施工方法不当。3 人员责任心不强。1 通过计算将次档距边为线长档距。2 加强施工人员责任心。1.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2. 在实际操作中要仔细,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施工负责人 质检员符合规范标准要求15铝包带回头外露1未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2人员责任心不强。1 加强技术交底。2 加强检查力度。1.按照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操作。2.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施工负责人质检员检查无松动,缠绕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