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64705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背景介绍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二、案例描述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生:能!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2、学生在认真地描。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

3、的一周)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生3:黑板也有周长。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生3:演示一次。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生4:硬币也有周长。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

4、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生:因为它有缺口。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生1:用尺子量。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

5、的。师:量完怎么办?生2:长2宽2。师:太精彩了,你根据图形的特征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其实量、算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大家一起合作,一定会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想亲自尝试一下吗?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图形,2人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长。(注意不够整厘米的按整厘米计算)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生1:我们选了三角形,先量长的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分别是12厘米、10厘米,一共是38厘米。生3:我们选了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加起来是32厘米。师:除了用加法,还可以怎样算?生:还可以用84。师:其他图形呢?生4

6、:我们选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条边是5厘米,然后用510=50厘米。师:太厉害了,你们根据五星形的特征,灵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长。生5:我们选了圆形,用软尺把它围一圈,大约是50厘米。师: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软的。生6:(急切地)还有方法,先在圆形上作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师: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记号再滚动,真是好方法。师: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运用“滚”的方法?教学反思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

7、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

8、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评价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课。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课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