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364401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 做好“四个坚持 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目前,围绕着加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各地、各级党组织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近年来我县实施“金桥工程所获取的一些经验,我们认为,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应当做好“四个坚持,才能进一步构建起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一是坚持定期核查,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全面地掌握本地流动党员的数量、从业结构、就业地点等信息,是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的前提。 就流出地党组织来讲,一是要明确管理职责。县区委组织部对本县区流动党员要实行宏观管理,掌握动态

2、,全面掌握本地外出党员的根本状况;乡镇党委要定期组织开展外出流动党员核查工作;村级党组织要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向、工作生活情况、学习培训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上报。二是逐步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库。县区、乡镇、村各级党组织要在对外出党员进行调查摸底的根底上,将外出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外出时间、外出地点、联系方式等根本情况进行登记,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帐或信息库。由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更新。具体工作中,我县自2022年以来,各乡镇党委对本地流出党员进行了屡次调查摸底,并登记在册。县委组织部统一建立了外出党员数据库,全面掌握了全县1300多名长期外出党员的一些根本

3、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流动党员管理活动的开展。 在流入地党组织,可以采取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等方式,对流入到本地的党员,以街道、社区或村党组织为单位进行登记,建档立案。之后,由基层党委组织部门,对本地各基层党组织管理的流入党员,统一建立流入党员信息库,进行全面掌握。 二是坚持完善组织关系管理制度。严格坚持完善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制度,是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的根底。 首先,流出地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对外出党员及时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返乡的流动党员,要注意做好查验活动证工作,以便了解掌握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此外,对于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流出地党组织可以在他们

4、中间建立起党支部,并与流入地党组织进行联系沟通,条件成熟后,可以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以便于加强日常的管理。近年来,我县在实施“金桥工程中,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外出党员集中的城市建立起了20多个外建党组织,使大部分外出党员离乡不离党。对于一些外出地点不固定的外出党员,那么由乡镇党委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在相对固定的务工点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转接组织关系。这些措施,对于严格执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制度、杜绝“口袋党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其次,流入地党组织应按规定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出党员的身份确认工作,并及时将流入党员编入本地的一个基层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入党员的表现情况,认真如

5、实地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建档立案。 第三,要强化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纪律。流出、流入地党组织应共同配合,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对于一些外出不报告、不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后不向当地党组织报到、返乡期间不主动交验证件的流动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三是坚持协同教育。落实管理责任,做好协同教育,是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的关键。 坚持协同教育,首先要正确划分流出、流入地党组织的责任,明确教育管理主体。应按照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根据“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这一主要原那么,合理地对

6、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责任进行划分。 在明确责任主体的根底上,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各有侧重地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具体讲,流出地党组织要重点做好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全程教育。基层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行前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纪律的要求、组织生活的指导,以及技能培训、政策法律等。在外出期间,各基层党组织要定期通过邮寄教材、 联络等方式,催促流动党员搞好自我教育和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返回时,如节日期间、农忙时节,要抓住时机,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教育。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取开办党建网站、建立网络党支部等方式对流动党员开展教育。近年来,我县县委组织部

7、和乡镇党委坚持向外建党组织定期邮寄一些党课教材和活动资料,并制定了外建党组织“党课制度、“流动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同时县委组织部又开办了“本州党建网站,经常性地发布一些流动党员管理经验、党员教育知识等内容,以方便各外建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点击收看。此外,结合本县实际,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和各外建党组织中开展了一些以“效劳驻地,添彩家乡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较好地保证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流入地党组织而言,要重点做好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要把流入的党员纳入当地的一个基层组织,使流入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流入地党组织要为流入党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要主动热情地对本地流动人口中的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

8、子进行培养教育。流入地党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时,应根据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和实际,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党建活动,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坚持经常性沟通反应。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情况沟通,是构建双向配合、有机衔接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的保证。 首先,应当明确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沟通的主体。根据当前党建工作实际,在流出、流入地之间应建立起一个主体对等的交流体系。可以以县区或相当于县区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为双方沟通主体,负责对本地下属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状况的收集掌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解决。同时经常性地与对方党

9、委组织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共同了解情况,全力解决问题。 其次,应当采取灵活实用的沟通反应方式。流入、流出地党组织之间一方面可采取 、网络、信件等方式开展经常性交流,及时互相沟通反应流动党员的根本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集中进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应当标准、明确沟通反应的内容。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之间应当根据本地外来外出党员的实际特点,对需要双方掌握了解的内容进行明确和标准,如定期通过发送流动党员根本情况登记表等方式,相互通报本地的外来外出党员的根本信息;通过经常性地寄送一些本地流动党员工作的经验性信息,相互交流本地工作经验;通过党员情况反应卡等方式,对于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共同解决等。在具体工作中,流入、流出地之间要不断丰富沟通内容,逐步标准沟通方式,从而开展有效的沟通反应,形成合力,真正到达“双向互动共管。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坚持做好了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直接或通过外建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进行接触,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合力。如我县驻北京、上海的外建党组织,每年都通过座谈、走访、召开联席会等形式与当地党组织进行沟通。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XX省XX县区天坛街道党工委还专门对我县在当地的外建党组织指派了党建联络员,以帮助我们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