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396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种常见的锦鲤疾病及症状锦鲤(详情介绍)锦鲤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比较高贵的观赏鱼之一,色彩艳丽的 外观以及健美有力的体型深受人们喜爱,现有很多家庭饲养锦鲤,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只要照顾不当锦鲤就会生病,那么锦鲤鱼最 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1. 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 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 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 温适宜时(1525 度左右),35 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 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 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

2、极 易发生水霉病。2. 细菌性疾病: 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 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 2030 度时最易流行,20 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 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 10 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 疗。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 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 反应迟钝,食欲较差。3. 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 20 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

3、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 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 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 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 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4. 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 是流行季节。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 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 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 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

4、失去平衡,腹部向 上,最后衰竭而死。5. 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口丝虫(鱼波豆虫、白云病):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 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 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 230 度,虫体开始 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 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 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 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 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病状: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病鱼皮肤上

5、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 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 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 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 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 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 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 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 经过35 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 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 行季节为12 月至来年5 月。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 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 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