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63721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丽江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与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7江西模拟)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剽悍(bio)撺掇睡眼惺忪(xn)迫不急待B . 荣膺(yn)诀别强聒(u)不舍一抔黄土C . 和煦(x)澜语长吁短叹(y)鳞次栉比D . 寒噤(jn)慰籍相形见绌(zhu)猝然长逝2. (2分) (2017七上益阳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沐浴 嗔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B . 清冽 匿笑 美不甚收 不毛之地C . 急躁 静谧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D . 诀别 响晴 个得其所 不求甚

2、解3. (2分) 下列各句中的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B .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C .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随波逐流。D .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 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4. (2分) (2017九下罗庄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临沂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B . 临沂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的抽样检测力度

3、,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C .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D . 现代人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切忌不要熬夜。5. (2分) (2018枣庄) 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B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

4、古代文体。C .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D .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6. (2分) 语言文字运用(1) 仿照下列句式,以中学课本中出现的名著为例再续写两个句子。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_;_。(2)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作为乌江的二级支流河流,发源于绥阳县,全长881公里,向南流经遵义县新舟、虾子二镇,穿越绿塘

5、、禹门、保和等山间田坝,下八节滩后折向东南,下游河段流入群山峡谷,在雄水滩一带,流经端公寨、雄水滩、雌猪塘,直奔鱼剑坝,穿过云门囤数十丈高的乐安江,与湄江交汇,造就了著名的云门囤天生桥的地理奇观。7. (2分) 用原文语句回答。(1) 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2) “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十二章中孔子“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3) 与人交往,应善于取舍别人的优缺点,将别人视为自己的“镜子”,随时“正衣冠”。正如论语中所说:“_,_。”(4)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

6、,_。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7分)8. (6分) (2017八上昭化期中)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9. (11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7、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雾凇沆砀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2) 选出与“山

8、之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 . 醉翁之意不在酒D . 属予作文以记之(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4) 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10. (3分) (2017九上山西月考) 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11. (16分) (2016九上宁河期中)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在万紫千红

9、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

10、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

1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

12、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注释】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1) 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段概括。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第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B . 文章第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

13、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C .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融为一体。D . 文章第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E . 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4) 文章第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12. (21分) (2018九下海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新年礼物侯发山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

14、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