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3260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月》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望月》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望月》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望月》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望月》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月》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月》教学实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月教学实录 如皋市开发区(城北街道)何庄小学 纪晓艳【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诵读写月诗句,体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妙想象。【课堂实录】:一、 创设情境,导题激趣。课前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望月师:上节课,我们跟随赵丽宏老师欣赏了如诗如画的江中之月(板书:江中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此时此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大地上无数条江河,而无数条江河中又倒映着一轮又一轮清澈的明月。今天这节课,我们有请第四组带领大家学习。二、 小组导航,诵读诗中月。生导1:大家好,首先有请首席小组中的导航员2带领大家学

2、习活动一。生导2:在这梦幻般的江上月色中,调皮的小外甥竟被月亮叫醒了,他正在与舅舅对诗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诵读月诗,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诗中之月。师:(板书:诗中月)同时出示图片生导2:哪个同学来读读活动要求?生:读活动要求:提示:可以写课文以外的哦!活动一:诵读诗中月。1自由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诵读文中写月的诗句。2写出你最喜欢的那句写月的诗,可说说喜欢的理由。 3小组练习对诗,像小外甥和舅舅那样“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诗。4. 小组汇报,表演对诗。生导3:提醒一下同学们,我们喜欢的那句写月的诗句,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生导4:另外小组练习对诗时,要多体会诗句的意境,最好能读出诗的

3、韵味。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进行自学自学结束,小组讨论:教师、导航员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学习。生导4:有几个小组已经完成学习任务,请其他组抓紧时间。生导2:同学们,从古至今,人类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朋友,那就是月亮。无数人爱它、恋它,写下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句,你喜欢哪一句呢?生1:我喜欢“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生2:我也喜欢这句,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诵读。生3:我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觉得这句中的“绿”字用得特别的妙。生4:我喜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我读到这句,总让我想起在新加坡打工的爸爸。生导3: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诗句,接下来

4、我们就放开事情,一起对诗吧!生:小组内对诗生导3:接下来我们小组间对诗,不得重复说过的,每说一句,我们给小组加一颗星。生:小组间对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生导3:看来我们班同学知道描写月亮的诗句可真不少,课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搜集更多的写月诗句。师: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吧(出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师:月美,诗美,爱诗的人更美。即使岁月更迭,月亮仍还是那个月亮,可它却赋予诗人们如此丰富的情思。有借月思乡的,有借月寄情,可见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月亮。下面,让我们来进入活动二,一起和小外甥趣话心中之月(板书:心中月)生导4:谁来读一读活动一的要求?活动二:趣话心中月。1 默读课文第1421自然段,思考: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2 小组交流,并有感情地读小外甥的话。3 小组汇报,展示朗读。生导5:提醒: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反复练读小外甥的话,待会儿要比赛哟!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进行自学自学结束,小组讨论:教师、导航员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学习。生导4: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

6、进小外甥的心灵,一起去欣赏他心中的那轮有趣的月亮。哪组先来?生导6:请同学们注意,要注意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可以从语气、语调、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5:我们组觉得小外甥的比喻比较有趣,也较新奇。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生1:我觉得小外甥的话要是再读得有趣些就更好了。我们组也想来试试。小组表演读生2:我们组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像眼睛,天的眼睛。多么有情趣呀!我也想来读读。生3:我觉得他已经读懂了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师: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想读读。生导1:刚才同学们在我们首席小组的带领下,完成了学习任务,整节课上小组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希望下节课同学们有更好的表现,当然也欢迎同学们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7、师:出示:月亮像什么?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生:读诗歌师: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生1:我觉得他把月亮说成是天的眼睛,非常奇特。生2: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月亮。师:如果你也用上这些方法,老师相信你眼中的月亮一定非常神奇。让我们也轻轻地展开幻想的翅膀,抒写出我们心中的月亮。请完成检测反馈。【检测反馈】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呢?请像小外甥那样,展开幻想的翅膀,然后用一段话,把你心中的月亮描绘出来。月亮像什么?月亮像 , 。这是 , (播放音乐月光,学生完成练笔,教师深入小组进行

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后,老师选择优秀作业展示。)生1:月亮像什么?月亮像小嘴,这是千变万化的小嘴,它喜欢变来变去,生气的时候,就抿着嘴巴一句话也不说,高兴的时候,就一直咧着个嘴巴笑个不停,说个不停。生2:月亮像什么?月亮像小孩,这是个可爱的小孩,它很喜欢自然界中的一切,所以当他睡觉时,都会忍不住睁开眼睛偷偷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生3月亮像什么?月亮像小船,天空中的小船。这是轻快的小船,7月初7的晚上,这条小船将会来迎接牛郎织女的相会。生4月亮像什么?月亮像调皮的小娃娃,天空的娃娃,这是一个爱玩捉迷藏的娃娃,它非常喜欢玩捉迷藏,所以每天都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藏在云的后面,每个月只要一天,它才会把自己

9、的身体全部露出来,与人们见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赵丽宏老师的望月,欣赏了作家描绘的美妙绝伦的江中月,跟着小外甥和舅舅诵读了朗朗上口的诗中月,还陪小外甥一起演奏了一曲天籁之音月亮幻想曲,抒写了自己的心中月。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心中的那轮明月更美了更亮了。【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可见新课标更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倡导更多形式的语文学习课堂。传统的语文讲读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时代越来越需要其他形式的课堂补

10、充。而“首席小组制”既不是传统的语文讲读课堂,又区别于既定设计的“活动单导学”课堂,它是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单,再由优秀学生带领大家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每个孩子都有乐于表现的一面,都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赞同(特别是同龄朋友)。利用“首席小组导航”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孩子们课前更好地合作预习。孩子们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小组成员想方设法地去搜集资料,谁也不愿落后,再加上班级中几个导航组的竞争,又促使他们能够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学习困惑与收获。比如说,教学本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对诗,所以同学们在课前就主动地熟记了大量的写月诗句,因为学习之路是自己“开”的

11、,课堂上走起来自然亲切舒畅,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在教学中,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分别从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理解文本。正确地把握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进行导航,带领大家走进文本,注意因材施教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鼓励自主创新。这种学习方

12、式把优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发挥到了极佳,同时又以一带十的进行补差,后进生在课堂中有了一个好的师傅,得到了同伴的鼓励,增强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中,各组学习的氛围特别浓郁,学习过程中更是显示出无限劲头与自我满足感。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当家主人”,教师只是一位善于“旁观的”“抱不平的”“偶尔评说”的“路者”。课堂应该是师生知识生成、智慧碰撞、情感互动的一段生命历程,是教师、学生、环境共存共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首席小组制”无疑是创新践行了“活动单导学”模式,使得“活动单导学”模式更加丰盛了。课堂中教师的引领,导航组的导学,学生的互动参与都发挥到极佳的状态。然而在教学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充分共享学习成果需要一些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比如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成果展示时要有“静”下来的时刻,交流时要“热”而不“闹”,别组展示时要动脑、动情、动心;要让学生养成求异思维,不仅指向于“同归”相同的知识“彼岸”,更要指向于“殊途”不同的路径,这才是共享的绝佳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