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63260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我校全体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教职工参加体育俱乐部后从身体、心理层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针对我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的实践结果,得出了应建立健全的教职工体育俱乐部活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加强与校外其他体育俱乐部或团体的联系,让广大的教职工能更多地与外界接触。适当聘请专业人士对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建立俱乐部长期有效发展机制等。关键词:教职工 体育俱乐部 职业倦怠 实践研究1. 前言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比较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归因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主体自

2、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程度,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情绪感受、投入程度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当前社会那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下,学校这块人类灵魂的净土也在不断受到冲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渐成普遍之势。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合作的发展取决于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由于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沟通而带来的人际关系危机,正在日益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工作的进程,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1如何有效地应对职业倦怠的困扰,不仅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每一个经受倦怠的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以运动为主要活动内容

3、的俱乐部,就具有良好的社交功能,许多人参加团体运动项目是为了感受运动中那种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归属感。1981 年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确定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其中去个性化指的是长期处于情绪衰竭状态下的教师所表现出的一些消极、冷漠的行为,对待成绩落后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耐心和爱心不足。教学成绩不理想,教师个人成就感就会降低,本身的工作压力再加上社会认可等回报又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这就大大减少了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学者型的无力感”。2 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受到生源的影响,

4、学校教学成绩一直都不是特别理想,教职工们承受着来自努力工作和外界社会舆论的压力,教职工职业倦怠的现象也逐渐呈现出来。如何扼制这种倦怠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改变目前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等等,这就引发了我们学校领导层的深入思考:一定要从关心教师的业余生活着手,将大家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大家感受到业余的生活不再孤单,达到对教职工健康促进的同时点燃教师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激情,使大家远离职业倦怠的困惑,积极投入到阳光、健康的工作生活中来,这就是引发我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初始动机。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我校在编167位教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

5、献资料法在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进行文献收集;另外,还在期刊网上检索了2001年至今有关体育俱乐部运作方法和手段等相关的论著和文献近百篇,内容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多门学科,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在体育俱乐部改革方面的研究现状。这些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选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2.2.2问卷调查法2.2.2.1问卷的设计在查阅了有关问卷调查方面的书籍后,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参考了部分相同类型的问卷设计,初步拟订了在我校组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调查问卷。2.2.2.2问卷的效度

6、对本研究涉及的有关内容和领域,通过反复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然后经过专家评审、鉴定。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拟问卷再一次进行修改、补充,确定正式调查问卷,以确保具有较高的效度。2.2.2.3问卷的信度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信度,将问卷对部分老师进行重测试验,对两次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其相关系数均有P0.05,具有显著意义。2.2.2.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对参加各俱乐部的教职工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2-1,共发放问卷167份,共回收167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100%。表2-1 各俱乐部问卷回收与有效情况表俱乐部名称人数回收数量百分比%有效问卷有

7、效率%篮球161610016100羽毛球242410024100乒乓球881008100健身操222210022100太极拳171710017100爬山464610046100象棋771007100钓鱼991009100快走181810018100总计1671671001671002.2.3实验法 通过对我校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太极拳、爬山等俱乐部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对俱乐部的参与人数、经费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进行比较分析。2.2.4统计分析法 分类整理问卷,用EXCEL表格统计各变量的频数、平均差、标准差,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并初步描述,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研究

8、结果与分析3.1我校教职工基本情况分析3.1.1我校教职工年龄情况分析图3-1我校教职工年龄结构情况据统计,目前我校在职教职工年龄呈梯形结构,其中29岁以下年龄段教职工共14人,占8.4%;39-30岁年龄段教职工共67人,占40.1%;49-40岁年龄段教职工共75人占44.9%;50岁以上教职工共11人,占6.6%(如图3-2)。据统计:我校教职工平均年龄已达到39周岁,据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显示:处在36岁-45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另外,据我国著名学者赵江洲先生对世界各国1249名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25-45

9、岁,其高峰值在37岁左右4。依此规律,我校目前有近80%的教职工处在这一最佳创新年龄段,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如果能够妥善的处理职业倦怠问题,他们将具备足够的智慧和教学经验,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3.1.2我校教职工职称情况分析 统计显示,我校在编教职工共有167人,其中教师139人,职工28人。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人,占总数的22.3%;中教一级教师有82人,占总数的59%;中教二级教师有26人,占总数的18.7%。学校职工基本属于教师家属,且大部分年龄接近退休。从我校教师的职称情况来看,已经达到整体职称较高的层面,尤其是与各镇街中学比较占有较大表3-1 我校教师的职称情

10、况 N=139职称频数比率%中学高级职称3122.3中学一级职称8259中学二级职称2618.7的优势。高级职称和一级职称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聘用指标,导致部分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还不能享受应有的职称待遇,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了解到,这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大原因。另外据有关学者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报告中得知:教师职称的高低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高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从发展阶段上看已进入“职业高原期”,专业发展处在停滞状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几乎没有,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挑战的愿望和激情已匮乏5。3.1.3我

11、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分析 在对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调查显示:94.6%的教职工认为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有76.6%的教职工喜欢和有共同爱好的伙伴一起锻炼,有14.4%的选择无所谓,仅有9%的教职工喜欢单独进行锻炼。在对教职工感觉疲倦时主要的调整方法问卷显示:选择睡觉占表3-2 感觉疲倦时的调节方式 N=167首选方式频数比率%睡觉8852.7闭目养神5633.5散步或参加体育活动2313.852.7%,选择闭目养神休息的占 33. 5%,选择外出散步或参加体育活动只占 13. 8%。在对教职工选择缓解压力方法时显示:有 34. 7%的中学教师选择看书读报,选择找家人或朋友倾诉表

12、3-3 缓解压力的方式 N=167首选方式频数比率%看书读报5834.8找家人或朋友倾诉5633.5参加体育活动5331.7占 33. 5% ,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参加体育活动(31. 7%)。这些数据表明,我校教职工尚未了解参与体育运动对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作用。目前社会中,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膳食不平衡、工作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等种种因素,导致一些教职工透支健康去拼搏。因此要吸引广大教职员工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首先应该改变他们对体育的不正确认识以及端正对体育锻炼的态度6。3.1.4我校教职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分析3.1.4.1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多样化 调查显示:由于我校教职工来自

13、五湖四海,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较大,且相对来讲性格都比较独立,所以体育兴趣较为广泛。再加上受平均年龄偏大的局限,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中,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爬山、羽毛球、健身操、慢跑或快走、太极拳、篮球、钓鱼、表3-4 我校教职工喜爱的运动内容排序 N=167运动内容频数比率%排序羽毛球2213.22自行车31.812轮滑42.410钓鱼95.47太极拳1710.25乒乓球84.88爬山3923.41交谊舞42.410慢跑或快走1710.24象棋74.29篮球169.66网球31.812健身操1810.83乒乓球、象棋等活动。从选择内容上看改变了体育锻炼的竞技特点,锻炼内容更加丰富,正逐步向锻

14、炼的娱乐性、健身性和趣味性方面转变。另外,还有4人选择轮滑,4人选择交谊舞、3人选择自行车、3人选择网球等项目,但由于选择的人数太少或受场地的限制,根据组建俱乐部的方案要求,故暂时没有成立此类俱乐部,根据个人意愿将选择交谊舞的4人安排到健身操俱乐部,选择轮滑和自行车的7人安排到爬山俱乐部,选择网球的3人安排到羽毛球和慢跑俱乐部。3.1.4.2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所集中化 与其他大多数群众体育调查结果不同,我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较多地集中在傍晚以及晚上,分别占27.6%和 32.3%。锻炼无规律者也达到了35.3%的比例 。选择清晨的相对较少,只有4.8%。而选择中午进行锻炼的人则没有。这与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关,由于我校的早读时间在 7:30,平时要求学生提前到教室,特别是毕业班的住宿生,到教室时间多在 7点表3-5 我校教职工安排锻炼的时段 N=167锻炼时段频数比率%早晨84.8中午00傍晚4627.6晚上5432.3无规律5935.3左右甚至更早,相关教师也必须按时就位。因此,早上一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只好利用下午下班后时间或晚上进行体育锻炼。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教职工的锻炼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占82.6%,其次选择自己的居室的占4.2%,选择公共体育场所的占9.6%。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是我校教职工体育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