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631614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摘要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8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在鼓励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中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财税改革将为服务大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在认识到结构性减税后,我们该如何推进税制改革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词 结构性减税 改革 公共服务 产业结构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one of th

2、e series since 2008 to implement structural tax cuts to encourage investment and expanding consumption, promoting employment,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Chinas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intaining sustained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3、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2011, China entered the second five period of development, tax reform will serve the overall interest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recognition of structural tax cuts, we have the perfect how to promote tax reform, to better serve the stable an

4、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Keywords: Structural tax ; reform;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public services前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围绕着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结构性减税”再度成为大众热议的关键词。2012年“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而结构性减税要同税制改革的方向相对接。结构减税的认识关于减税,迄今我们看到的来自官方正式的提法是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当然有别于全面性减税。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目标的双

5、重性,一方面要通过减税,适当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要通过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求得整个税收收入结构的优化。也就是说,将减税操作与税制改革的方向相对接,是结构性减税的题中应有之义。说到税制改革的方向,特别是着眼于优化税制结构的改革,自然要涉及对我国现实税收收入结构的判断。不妨以2010年为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口径的统计,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来自流转税的收入占比为70%以上。除此之外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的收入合计占比,不足30%;来自各类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为91.5%。除此之外的居民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只有8.5%。上述数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当前,我国税收收入的70%以上,都

6、是间接税。而间接税,作为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通常可直接嵌入商品售价之中,属于可通过价格渠道而转嫁的税;我国税收收入的90%以上,都是由企业缴纳的税。而由企业缴纳的税,作为其生产或经营成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常也要极力挤入商品售价之中,属于有可能通过价格渠道而转嫁的税。可以说,由企业法人缴纳、走商品价格通道,既是我国现实税收运行格局的两大典型特征,也集中揭示了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现实税收收入结构的失衡状况。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严重失衡的现行税制结构和现实的税收收入结构,不仅在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麻烦,而且在全球经济走入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其弊端也越来越充分地显露出来。比如

7、,如此高比例、大剂量的间接税收入,集中于商品价格渠道向全社会转嫁或疏散,不仅使得税收与物价之间处于高度关联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确有推高物价之嫌。而且,一旦遇到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物价上涨趋势明显的情形,便可能推动税收与物价的交替攀升,甚至使政府控制物价水平的努力平添不确定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税收已经演化成为商品价格的不可承受之重。再如,如此高比例、大剂量的税收收入,集中来源于各类企业的缴纳,不仅在名义上会加重各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中国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整体偏重,而且,注意到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差异,在事实上,也会加重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税收已

8、经成为企业负担的不可承受之重。又如,对间接税收入以及对企业纳税收入的过度依赖,不仅使得绝大部分中国税收的归宿不易把握,在事实上成为整体上由广大消费者负担的大众税,而且,也会在相当程度上转移政府本应给予其他税类或税种的注意力,在事实上淡化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建设。从而,使得诸如调节收入分配、拉近贫富差距之类的现代税收功能的发挥,在事实上处于难以谈起境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可列出许多。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如同中国现实的经济结构处于非调整不可的关口一样,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税收收入结构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调整的方向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在适当降低宏观税负水平的前提下,减少

9、间接税,增加直接税;减少来自于企业缴纳的税,增加来自于居民缴纳的税。在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下,可归入间接税或流转税的税种主要有三个: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但它们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其中,增值税占比最大。在2010年,增值税收入是全部税收收入的39.5%;消费税和营业税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9.9%和14.4%。对于这几个税种,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在财政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放大结构性减税的效应,无疑是我们的重要着眼点。由于增值税在所有流转税中的“块头儿”最大,同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已经公布,营业税终归要被增值税“吃掉”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特别是

10、倘若不同时出台其他的配套措施,实施“扩围”后的增值税收入所占份额,将一下子蹿升至50%以上。因此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显然应当锁定于增值税。恰好,已经公布并即将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为我们打开了这一通道。随着这一方案的实施和推广,从总体上讲,它带来实实在在的减税效应。新一轮税改深化方向对于未来我国继续深化税制改革,安体富建议道,完善税收制度有十大重点方向: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抓紧研究在全

11、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方案及配套措施,稳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费型的增值税。继续深化消费税改革,适当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消费税税率,充分发挥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围绕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积极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实施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改进和完善原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资源产品的计税依据和计税方式,由现行的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尽快推出新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现行房地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相关税收政策,改革城建税制度,研究开征物业税,完善财产税制

12、度。择机开征燃油税。根据节约能源和道路交通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情况,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为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借鉴国外通常做法,逐步建立切合我国实际的环境保护税体系。积极推进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在统一税政、明晰税权的前提下,适当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加强税政管理、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在看到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要认清其在残酷国内外竞争格局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从而扬长避短,用发展的眼光协调好内外作用力,通过尽可能的又快又好的措施,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总之,结构性减税和税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章彤,税制改革应选择邮件有增的结构性调整,2008-12-172杨小亮,结构性减税:“一举两得”成刺激内需重要手段N.南方日报2008891057 财政0892 王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