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362666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学教学笔记(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根底学?教学笔记第一编:中医根底理论局部绪 论一 中国医药学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明确1 医学起源于人类生存和生产劳动中的医疗实践。2 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开展,与我国人民数千年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紧密相关的。3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如?易经?中医学的理论根底辨证论治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1、周代:有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 医外科、兽医4个医学分科。2、中医学来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A、?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底。补充:?黄帝内经?由?素问?灵枢?两局部组成,各

2、81篇,共144839字。书中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其内容包括:对习医、行医和医德的要求,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体质学说,医学心理学、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运气学说、防治学说、疾病病因症侯学、时间医学、地理医学、气象医学、针灸学、养生学各九卷。 ?内经?:之“经字,其本义是指织物的纵线,引申为常道,即义理、法那么、原那么。?内经?的根本内容:1、阴阳五行 2、藏象 3、经络 4、病因病机 5、病症6、诊法 7、论治 8、养生补充:A、?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著,托名秦越人扁鹊所撰写,它以问难答疑方式讨论了八十一个医学理论难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涉及生理

3、、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方面,其内容不仅是解释?内经?中的疑难问题,并且还补充了?黄帝内经?的缺乏,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更为详尽。 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根底。既?伤寒论?金匮要略?。它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辩证等方法,对外感疾患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从而确立了中医临床治疗的辩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那么。1、?伤寒论?:着重探讨外感疾病的诊治问题,除了外感疾病的六经辨证纲领;并记载了113首方剂。2、?金匮要略?着重讨论内伤杂病的脏腑辩证方法,开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千般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

4、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 C.?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较系统的药物学知识,书中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此书为中医学体系提供了较系统的药物学知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二、中国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开展的重大奉献了解1、明代隆庆年间的人痘接种术。2、宋代宋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名著。3、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掌握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了解1、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完整的理论

5、体系。2、中医学的概念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开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中医根底医学、中医临床医学和中医预防医学三局部。3、中医根底学是关于医学根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既包括历代公认的比拟成熟的根本理论,又包括一些医家根本问题所阐发的大量的学术见解。它不仅使中医学具有根底学科的某些特征,而且还对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组成局部起着指导作用。4、中医临床医学是中医临床各科队各种病症的具体认识,包括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各种解决病症痛苦的措施、方法和经验。它是在中医根底理论指导下,通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验证积累开展起来的。5、中医预防医学是在中

6、医根底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开展、传变的一门学科。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1、整体观体是统一、完整性和联系。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包括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与生理机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符联系。它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相互沟通,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与外界环境也有密切的联系,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联系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稳定性的思想,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这一观念贯穿在中医学对生理、病理、诊法、辩证、

7、治疗等各个方面的理性认识中。1.1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1.1形体结构:人体由假设干脏腑等组织器官组成,这些器官是相互沟通,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局部,与整体在形态结构上有着密切的关联。1.1.2根本物质:组成各组织器官,并维持其机能活动的物质是同一的即精、气、血、津液1.1.3机能活动:组织结构上的整体性和根本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各种不同机能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性,它们互根互用,协调制约,相互影响如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根本机能活动、心身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同关系。所以,古人强调:“形与神俱,“形神合一,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心理和生理机

8、能的有机融合。1.1.4病理变化:各脏腑组织之间,各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生理方面: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假设干组织器官所组成的,人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有着各自不同的机能活动,从而表现出整体统一性: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五脏代表的是整个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含于这五个系统之中。 A、生理方面: 人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组合成一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精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每个脏腑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活动,而在整体

9、中又有着各自的分工合作,这表达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B、病理方面: 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是表达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同时,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传变。1.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1、生理方面: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并通过体内的自然调节机能,在一定的生理限度内,保持着人体与自然界的适应统一。生命活动是自然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天地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运动,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成所谓天地之气,即指自然界供应人类以生活的物质。法,即是规律,顺序。A.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

10、许多方面:A.1人的机能活动受着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四时气候与人体五脏功能相互通应,即四时之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促进和适应关系或影响作用,如肝气通于春,心气通于夏,脾气通于长夏,肺气通于秋,肾气通于冬。?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了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趋于体表,故表现为皮肤致密,汗腺易开,溱溱汗出的情况;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容易闭行于内,故表现为皮肤致密,汗腺紧闭,少汗多尿等情况。A.2、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有所影响。人体的阳气白天运行于外,趋向于表,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着响应的调节,使人的机能也产生似昼夜晨昏的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A.3、地理区域是外界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地

11、理环境的差异,包括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地域性气候和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如:北方人多壮实,多寒实之体,南方人多瘦削,多虚热之质,越是濒海,痰湿之体的比例越多。2、病理方面: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经?中指出:春季多温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多痢疾包括消化道传染病、泄泻消化不良;冬季多病伤寒。昼夜的变化对疾病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是白天病情较轻,黄昏加甚,夜间最重,故有“夫白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

12、.顺气一日分为四时?3、诊断治疗方面:简述中医学强调,诊察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的考察,对任何疾病所产生的病症,都不应孤立地看待,应该联系到四时气候、地方水土、生活习惯、性情好恶、体质强弱、年龄性别、职业特点等。第一章 阴阳五行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根本概念阴阳见书P6页。阴与阳,既可以标示自然界和人体内的一对相关联而对立相反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标示一事物或现象内部一对相关而对立相反的属性。如?类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补充阴阳的主要涵义:1、阴阳是指实体即指具体的有形可见的实体,如自然界可见的日月、水火、天地、阳光雨露等。2、阴阳是指气即指宇宙中云性不息的无形之气。3、

13、阴阳既指有形实体,又指无形之气。4、阴阳是指事物的属性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表达。(1)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一、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事物现象及属性的阴阳分属表属性空间时间季节温度湿度亮度事物的动态阳天上外右昼春夏温热枯燥明亮动升刚兴奋阴地下内右夜秋东寒凉湿润晦暗静降柔抑制二、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转化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易经.系辞上?说:“太极是宇宙的究极根源,按“气一元论的观点,亦即气或元气;两仪是指阴阳,亦指天地;四象是指太阴

14、、少阳、少阴、太阳,亦指四时;八卦是指天乾地坤雷震风水坎火离山艮泽等自然界有代表性的事物和现象。元气动静而分为阴阳二气,以成天地;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又产生了四时、八卦、亦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四时更替,八卦相错,那么构成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2、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上述的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称的。昼夜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示意图 二、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一、阴阳的对立阴阳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的

15、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对立是统一的前提,统一是对立的结果。1、 阴阳对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阴与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一对事物或现象,或一事物或现象内部一对相反的属性。它们是矛盾的,因而它们并非互不相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相互对抗、相互作用。如寒与热,升与降,出与入、动与静、左与右等都是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2、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制约是指阴阳双方的相互抑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或相互牵制,与一般哲学意义的制约,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同。阴平阳秘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了统一,取得了统一,取得了相对的协调平衡,即“阴平阳秘。A、 阴阳双方有序的运动变化,有利于事物之间的协调开展,在自然界那么表现为气候的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