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2615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课程。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三个科目,各科目内容各占50分。考试采用闭卷和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一、动物生理学主要内容1、绪论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机体在与环境

2、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整体和环境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物

4、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指一些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方式。如:二氧化碳、氧气易化扩散:某些物质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如:Na+通道易化扩散分类: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离子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介导主动转运分类:(1)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钙泵、碘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5、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骨骼肌收缩机制。3、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感觉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三原色学说;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功能;前庭器官的功能。5、血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是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固体部分由血细胞组成,共占血液总体积的45%。血细胞的颜色为红色,除红细胞外,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或称血浆,则占总体积的55%。血浆是无色的,主要由水分组成,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蛋白质、食物、养料、无机盐、代谢废物以及气体

6、等。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淡黄色、包括(水、血浆蛋白低分子物质)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输血原则。6、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7、呼吸气体交换与运输;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呼吸运动的调节。8、消化与吸收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9、能量代谢与体温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10、泌尿肾的功能与解剖;尿的生成过程;尿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的调节。11、内分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

7、用的机制;下丘脑、垂体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12、生殖睾丸的功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丸激素的作用及其功能调节;卵巢的功能;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以及类固醇激素。卵巢激素的作用及其功能调节。二、动物遗传学主要内容(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配子形成和受精(二)孟德尔遗传 1、表型和基因型的概率计算2、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3、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三)基因定位和性连锁1、三点测验确定基因的顺序和距离2、性别决定的方式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

8、);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3、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异同点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限性遗传:某一特定表型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现象。伴性遗传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四)基因与基因组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2、基因组的DNA序列组成3、转座因子及其结构特性4、基因组研究进展(五)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SV)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

9、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般情况下,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往往引起相关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gene mutation)。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

10、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1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的改变。又称为点突变,通常可引起一定的表型变化。广义的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狭义的突变专指点突变。实际上畸变和点突变的界限并不明确,特别是微细的畸变更是如此。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突变型一词既指突变基因,也指具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个体。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同时基因突变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DNA损伤修复、癌变和衰老都有关系,基因突变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研究基因突变除了本身的

11、理论意义以外还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基因突变为遗传学研究提供突变型,为育种工作提供素材,所以它还有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实际意义。(六)数量遗传1、数量遗传特点数量性状是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呈连续性,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的遗传。2、遗传率估算遗传概率的计算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所谓乘法,指的就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时,各自概率的乘积。所谓加法,两个互斥事件发生时,各自概率的和。3、近交系数计算(七)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2)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

12、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4)基因定位困难。2、叶绿体遗传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基因组的特点是具相同或相关功能的基因组成复合操纵子结构。叶绿体遗传体系,是构成植物细胞中三个遗传体系之一。叶绿体DNA编码一系列重要性状,例如,在光合作用中固定Co,的RuBPC酶的大亚基,并且与某些高等植物的花粉育性有关,是染色体外遗传研究的主要对象。3、线粒体基因及遗传线粒体DNA 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能为细胞产生能量(ATP),是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现的脱氧核糖核酸特殊形态。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ATP)的细胞器。一个线粒体中一般

13、有多个DNA分子。它们携带着自己的DNAmtDNA,而这些基因的突变能引起线粒体疾病。虽然疾病症状是多变的,但大脑、肌肉和心脏等耗能较多的器官通常会受到影响。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相关疾病会遗传自母亲。1(八)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站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前者是某个体基因数占全部基因数的比例,后者是某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比例.2、哈迪-魏伯格定律哈迪-魏伯格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如突变、选择、 迁移、遗传漂变等)干扰,则等位基因频率及三种基因型频率始终保持一

14、定,各代不变。3、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主要有:非随机婚配:近亲婚配不仅提高后代的有害隐性基因纯合子的发生风险,而且增加后代多基因疾病的出生缺陷的易感性。突变:对遗传结构的改变在于增高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选择:选择的作用是降低有害基因的频率:遗传漂变:可以使基因频率在小群体时代传递中随机变化,甚至使等位基因中的某一基因消失,另一基因固定:基因流: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新的等位基因进入另一群体。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一)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需求及饲料特征的异同。(二)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1、蛋白质营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各组织无一不含蛋白质,在人体的瘦组织中(非脂肪组织),如肌肉组织和心、肝、肾等器官均含有大量蛋白质,骨骼、牙齿、乃至指、趾也含有大量蛋白质;细胞中,除水分外,蛋白质约占细胞内物质的80%,因此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成分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的不断积累过程。蛋白质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生理功能维持组织的生长 更新和修补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蛋白质经常不断地更新,成年人也必须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