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小结.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62503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专题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育专题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育专题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育专题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育专题小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专题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专题小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德育专题小结模范路小学:王丽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班主任则是最具有光芒的工作了。孩子们从六岁入学就开始生活在班集体中,他们在班集体生活中成长起来。由班主任带领的班集体,培养着孩子们的思想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感气质,养成他们的活动能力,开拓他们的知识眼界。班集体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我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班级德育工作,认真实施德育计划。开学初,我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及“一小学生十

2、不准”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将班集体当成“家”,让学生有亲近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校园,对学校的一切还都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所以,对班级的管理,我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班集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我就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二、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我教会他们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

3、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放好,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夕会、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平时,教室地面上的纸屑他们都会捡起来,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从此,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

4、”,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建立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亲近感后,我就开始着手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

5、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三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

6、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

7、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

8、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

9、环保工作。 六、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工作,能有效地督促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我利用家长会这一阵地,向他们宣传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教他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每天接孩子进行面谈和作业本上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现状,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孩子们明显变得有“规矩”了:课间能文明活动,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见到老师会使用礼貌用语。还连续两次被评为校行规示范班呢!当然,成绩总是属于过去。我班的学生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自觉性差,需要老师“盯”着;还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下课疯闹,欺负其他同学等。我准备在以后的工作中重抓这些方面,教会孩子怎样进行课间活动,并开展“踢毽子”、“跳绳”“跳橡皮筋”“扔沙包”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校园生活。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班级工作一定能够跃上一个新台阶。 2008-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