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62073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体性教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性教学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 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 罗蚕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现就此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一、 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新课标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

2、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我在上初一历史的建筑奇观之长城时,就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多数初一学生能提出诸如秦朝和明朝修长城的时间、目的、意义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思路、类比的思路和拓展的思路等再提问题,结果有些同学又提出: 问: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答:不同:修筑时间不同、起止点不同、长度不同、目的不全相同。 相同: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南下,明长城是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卷土重来,它们都是为了护卫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问:秦始皇国势强大,为什么还要修长城? (答: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手工业发达、城市商业繁荣

3、,北方的匈奴经常越过黄河流域进行骚扰,修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匈奴。) 问:汉朝以下的朝代都修长城,明朝为什么还要修长城? 问:是否可以把长城看成一条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墙? 问:长城究竟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获得了真知,加深了理解。又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学生这一课中的问题比较多,例如:作为女性,她为什么那么残暴?她那么残暴,不惜毒死儿子,我们为什么还要肯定她呢?她重用酷吏、广建佛庙,在她统治期间为什么经济还得到了发展呢?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

4、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好方式,这样学生的参与面空前增多,基本达到人人参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二、 鼓励和引导学生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为中学生好胜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这样能促进其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努力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所以把竞争机制带入课堂,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和创新意识。 初一历

5、史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一课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如何来让学生提高兴趣,把握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确实有一些难度,为此,我决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我分了四个步骤:第一步骤:上课之前我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负责衣食住行,让学生提前准备,提醒学生我们要评选最有创意的小组。第二步骤:成立学习委员、课代表、小组长组成的评选小组,制定竞争规则:有创意、合作好、解决难点效果好等。第三步骤:课堂展示小组成果。第四步骤:评选小组评选,老师总结得失。这样,通过在教学中的竞争环节,将所有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都调动起来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三、 鼓励和培养孩子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学

6、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作为着眼点,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我在课堂上经常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为此需要老师引导、鼓励学生求异。一般有三步骤:(1)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2)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3)师生互动,参与讨论。如:文天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元名将,学生都比较熟悉,特别是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早已给学生有了深深的印象。

7、在讲他的事迹时,我故意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对他的抗元有了不同的看法。学生开始好奇了:什么看法?趁此机会再引导学生:将抗元和统一大业相联系,再想一想呢?同学们继续小声嘀咕;有的同学明白过来:他的抗元事业会不会阻碍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呢?那又怎样看待他的抗元事业呢?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抗元的正义性和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这样通过学生不断的求异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引入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竞争更是承认学生的好胜心并给予激励和肯定,调动学生以高昂的斗志参与教学过程。创新更是强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不停的思索,不墨守成规。三者都重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激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合作、参与竞争、探究交流,把想象的空间、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不仅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让他们会学、要学、乐学,富有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