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20712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织金县第六中学 杨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怀。2.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

2、传诵的不朽之作。 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杜甫的茅屋,读出诗人的心声,读出诗人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课题)二、读(一)读出诗歌的味道1一读,读准字音。2二读、读准节奏。(一个学生读七言。感受和歌行体的不同。)3问题一:本文与一般古诗,在语言形式上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4注意七字句的读法,九字的读法。去掉标点符号,读出节奏。(二)读出诗歌的意思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2、想象概括:本诗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请各用四个字概括内容。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破漏雨、祈求广厦(三)读出诗歌的情感1. 请大家从“作者心情”的角度来朗读诗歌。2. 话题:读-这个画面,我读出了

3、诗人的-。3.教师总结:第一个画面:读“秋风破屋”,读出了诗人的焦急;第二个画面:读“群童抱茅”,读出了诗人的气愤;第三个画面:读“屋破漏雨”,读出了诗人的凄苦;第四个画面:读“祈求广厦”,读出了诗人的高尚。三、品(一)品诗人艺术的手法思考:前三诗节的抒情何第四诗节的抒情有何区别?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写事抒情 细节抒情 直抒胸臆(二)品诗人精当的炼词 小组讨论: 请选出你认为用得精当的词语,小组内进行赏析,然后小组代表展示。a.“卷”可否换成“吹”“刮”? b.“铁可否换成“冰”?“娇”可否换成“幼”,写出了什么?四、颂(一)感受诗人情怀(1)背景资料助读春望创作于公元757年,当时长安已被

4、安史叛军攻占。后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次年8月,大风破屋。这让本已为“国破山河在”而“白头搔更短”的杜甫,再次陷入困境。当时的安史之乱还未平定链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在这不幸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诗人在最后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a.“天下寒士”换成“全家老幼”好不好?b.感叹号全部换成句号或者逗号,好不好?c.从这部分,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情怀?d.教师小结:尽管杜甫在生活、精神上都遭受重创,但此时诗人想到的

5、仍不是个人得失,二是普天之下千千万万的寒士,这就是令人敬佩的地方,这就是圣之所在。(3)对比阅读,拓展延伸a.白居易新制布裘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在这首诗里的情怀有没有和杜甫相同和不同之处?b.天下四等人:第一等人是高尚的圣人,他们宁苦身以利人。第二等人是推身利以利人。第三等人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第四种人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怎么来看待这四等人的呢?(二)高歌诗人的胸襟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给“诗圣”写一段颁奖词。师生朗诵中结束课程。五、作业设计:背诵、互译。六、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狂风破屋 舍己为人 景 事 细节 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己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