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61626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

2、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理性认识:1、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含义。“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是一种程序化了的行为、思维和感情模式。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下的程序化了的学习、思维、和感情模式,是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2、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积极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

3、人在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1)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去做应该做的事,可以节省时间。规则性习惯可以帮助人节省时间,比如一个学生有事先安排好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早上一到教室就拿出书本,然后认真读书;上课之前就把该节课可能要用到的文具书本准备好;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跑回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等。他的学习一定会井井有条而富有成效。 一个学生如果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或经常为了些许小事中断学习,他的学业一定是忙乱无效的。 (2)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

4、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然后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之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和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 ,这是

5、习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想都不用想 ”。实际上就是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面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玩儿了,可是他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他潜意识中有一股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上网,他会感到没有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迫不得已,他的心思仍

6、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觉做梦也与学习相关。 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世界范围内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三个互不联系的梦造成了他生活折转折点,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提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谜。18

7、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 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4 )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可以获得成功。稳定而卓有成效的课堂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成功。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

8、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我校专科课堂存在的问题:1、 排队不整齐,散漫,谈话,纪律较差。2、 上课时难以集中精神。3、 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想玩。4、 不按要求进行练习,不完成任务。5、 课外训练没完成。6、 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9、。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一)来源于学生方面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

10、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

11、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1、逆反心理,不接受批评,对抗心理。2、厌学心理。没有学习兴趣。3、失望心理:对学习内容失望,对老师失望,对同学失望(由于

12、同学一直吵闹)。4、疲惫心理。长时间学习,拖堂,作业繁重,不合理的惩罚。(二)来源于教师方面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

13、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

14、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1、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不断地注意教学意义的连续性。流畅的教学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应该避免毫无过渡地从一个环节跳到另一个环节,或从这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或者无端地停下来,思考下一个内容、翻找准备材料,或中断上课,处理一件完全可以课后处理的事时,这些都会产生课堂纪律问题。2、提高教学艺术。一个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充分地备好教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

15、,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认真地学习。(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

16、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制定要求贯彻执行反复强调。(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