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36149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化学试题 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上太原期末)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 A . 氢气B . 煤气C . 酒精D . 汽油2. (2分) (2019九上吉林月考) 装有天然气的运输车应贴有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3. (2分) 营养素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不会使人发胖B .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求比成年人少C .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炎热的夏天更要及时补充水分D

2、. 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饮食中应增加含铁量丰富的食物4. (2分)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切割玻璃B . 氧气具有助燃性富氧炼钢C . 氢气具有可燃性作燃料D . 铜具有导热性作电线5. (2分) (2017南通模拟)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至t时刻的质量/g2ab17反应后的质量/g0229d已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d的数值为9B . b的数值为4C

3、 . 甲和丁为反应物D .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6. (2分) (2016九上无棣期中) 下列物质既是空气的成分,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氧化铝B . 氧气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气体7. (2分) (2018宝坻模拟) 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加快分解速度B .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C . 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防止溶液变质D . 实验室贮存白磷时,将其浸没在冷水中防止发生自燃8. (2分) (2011无锡)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

4、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H2O2O2B . CO2COC . SH2SO4D . PP2O59. (2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B . 元素可以以单质状态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状态存在C . 红磷、白磷都是仅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有所不同D .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10. (2分) (2017宛城模拟)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

5、检验二氧化碳D .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二、 填空题 (共2题;共7分)11. (3分) (2019朝阳模拟) 图是钠元素在周期表中部分信息,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 (2) 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填字母序号): (3) 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2. (4分) (2018太原模拟) “山西骄傲!太钢造出了总理念念不忘的中国笔头”。2017年1月11日,中国财经报以这样的标题报道了这则新闻。笔头用钢分为笔尖球珠和球座体两个部分。其中,笔尖球珠为碳化钨材料,不

6、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大量出口。生产球座体用钢的技术,长期以来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太钢的研发成功,打破圆珠笔头原材料进口依赖。以金属钨(W)和炭黑等为原料,生产碳化钨(C+W WC)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 太钢研发成功的球座体用钢属于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 球磨机中把原料磨成平均粒径3-5m,目的是_(3) 在加压机中加压成型属于_变化 (4) 生产中氢气作为保护气防止原料被氧化。写出原料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个化学方程式_三、 流程题 (共1题;共4分)13. (4分) (2017青海) 水是生命之源 (1) 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7、是_ (2) 配制50%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其操作步骤为:_、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3) 下列情况会导致(2)中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所用的NaCl不干燥B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 . 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3分)14. (7分) (2017广东模拟)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2) 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不同,把氮气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3) 操作a的名称是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8、、玻璃棒、_ (4)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请写出生产得到的副产物NH4Cl的一种用途_ 15. (6分) (2019九上绥棱月考)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 该实验操作是将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 (3)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色 (4)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

9、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五、 实验题 (共1题;共7分)16. (7分) (2019九上扬州期中)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填序号),理由是_。 (2) 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

10、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表中x的值是_。(3)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Sn)。将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待容器中空气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3。 锡的常见化合价为+4,则锡的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

11、量_(用含m1m2m3代数式表示)。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17. (4分) (2019九上天津月考) 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 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 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结论:由、可知燃烧需要_;由、可知燃烧需要_。(2) 探究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探究铁的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铁的氧化物(FexOy),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实验前,先要进行的步骤是_(填a或b)a加热b通一氧化碳;已知B处铁

12、的氧化物(FexOy)质量为8.7g,实验完成后C中得15g白色沉淀,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7分)11-1、11-2、11-3、12-1、12-2、12-3、12-4、三、 流程题 (共1题;共4分)13-1、13-2、13-3、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3分)14-1、14-2、14-3、14-4、15-1、15-2、15-3、15-4、五、 实验题 (共1题;共7分)16-1、16-2、16-3、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17-1、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