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1359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的生产技术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小麦生产技术是小麦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该门课程以农小麦小麦为研究对象,并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法。它以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微生物、农业气象等课程为基础,介绍小麦的形态特征,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新的栽培技术方法,力求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由于该专业主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介绍各小麦理论知识和小麦生产新技术的同时,该大纲中包含了实验和实训等技能。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小麦栽培的概况,和当前小麦栽培的主要新技术;明确土壤基本耕作措施与农田覆盖耕作方法,小麦产量与品质;小麦生长与发育规律;

2、熟悉当地的种植制度;掌握小麦种子处理技术,育苗与定植技术,小麦播种技术,小麦田间管理知识。具备指导小麦生产、管理小麦生产、参与小麦生产技术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里素质;具有与当代大学生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且具备有计划生产、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能力,达到高素质、全能力的综合发展。【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我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2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器官的建成。3掌握小麦的产量、品质形成过程,明确如何合理调控,创造高产群体。4熟悉小麦栽培的技术体系,并了解当前的主要种植模式和新技术。【能力教育目

3、标】1能因地制宜的选择小麦品种。2能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等,从事间套复种。3能合理播种、施肥和进行田间管理。4能确定适宜的收获期,并进行储藏。【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爱岗敬业的精神。3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小麦生产简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小麦生产的现状和生产概况,明确小麦栽培的发展概念,我国小麦的分布与区划,掌握作物的起源和分类。【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4、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一、世界小麦生产状况二、我国小麦生产与研究概况第二节 小麦的起源与分类一、栽培小麦的祖先与演化过程二、小麦的分类三、我国小麦的分区第三节 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一、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二、小麦的温光反应及其应用技能部分能够将小麦的生态区域分类第二章 小麦器官的建成【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生长的主要器官、以及器官的建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以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小麦的一生经历的主要阶段二、 小麦的一生三、 小麦一生中的周期长短第二节 小麦器官建成的主要特点一、种子及其发芽出苗麦粒的构造,种子萌发过程,

5、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二、根的生长根的类型、发生与分布,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四、 叶的生长叶的形态,叶的生长,叶片功能及其分组,影响叶片功能的因素五、 茎的生长茎的结构,茎的生长,茎的功能以及影响茎生长的环境条件第三节 分蘖的发生与穗的分化一、 分蘖的发生与成穗规律分蘖的发生,分蘖数的预测,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影响分蘖的因素二、穗的分化与发育穗的构造,穗的分化过程,以及培育不同穗型小麦的条件和途径。二、 抽穗开花与结实 抽穗开花、受精,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提高粒重的途径第四节 器官间的同伸、同步关系一、叶片、叶鞘、节间的同伸关系二、主茎叶龄与分蘖、节、根间的同伸关系技能部分1掌握小麦一生所经历

6、的阶段2掌握主茎叶龄与分蘖、节、根间的同伸关系第三章 小麦产量的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小麦群体结构的概念,群体的特点以及群体质量指标等;掌握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等问题。【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小麦产量的形成一、产量的构成因素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形成与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产量结构和主攻方向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明确对产品的要求,确立作物生态适宜区,选择确定适宜的作物种类和面积,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可行性鉴定和论证。第二节 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一、群体结构的概念二、群体的物质生产特点三、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第

7、三节 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促进有效分蘖的产生,降低高峰苗等技能部分调查小麦产量的形成。第四章 小麦籽粒品质与调优技术【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籽粒品质的概念和指标;专用小麦的发展趋势;小麦品质的调控技术等。【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籽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一、形态品质籽粒外观特性二、营养品质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三、加工品质出粉率,容重,面粉白度,面粉面筋含量以及沉淀值等。第二节 专用小麦一、 专用小麦的分类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二、专用小麦的区别北方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冬麦区,南方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的冬麦区,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的春麦区。三、专用小麦的发展趋势

8、提高小麦产品品质的途径,提高小麦商品率的途径。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调控技术一、 播期和密度早播的好处,密度与品质的关系二、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增施氮肥,肥料的运筹方式等技能部分掌握小麦的形态品质和营养品质。第五章 小麦栽培技术【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小麦的播种技术;小麦的需肥特征以及合理施肥;小麦需水特性和灌排技术,各个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等等。【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1. 高产小麦需要的土壤条件2. 我国小麦生产地区的土壤条件比较第二节 小麦的播种技术一、 播前准备1.整地、施肥与造墒技术2.准备作物种子第三节、 播种技术第四节、 确定播种时间

9、播种量 选择播种方式第五节、 小麦播种技术第三节、小麦的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一、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1.小麦的需肥特性2.施肥量的确定3.肥料的运筹原则二、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溉技术1.小麦的需水特性小麦的耗水量,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2.灌溉与排水技术灌水抗旱技术和排水降湿技术第三节、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一、播种出苗阶段主攻目标、栽培措施,播种方法以及播后管理工作二、分蘖阶段施肥、冬灌,镇压与防御冻害三、返青拔节孕穗阶段施肥、春灌和防渍、倒伏及其预防四、抽穗结实阶段排水降湿、根外追肥、防治害虫第四节 贮藏与收获适时收获与安全贮藏第五节 现阶段主要的小麦栽培方法小麦的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撬窝

10、免耕技术以及小麦的条播和套播技术等技能部分1小麦播种实践2. 小麦的苗期诊断3. 小麦的施肥实践4. 小麦的播后管理实践5. 小麦的选种技术第六章 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的关系【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种子培育手段;明确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的关系;掌握种子现代小麦品种与现代小麦栽培的关系。【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传统小麦的育种手段和育种方向一、选择育种二、杂交育种第二节 现代小麦育种手段和发展趋势一、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二、诱变育种与倍性育种三、生物技术育种第三节 现代的小麦品种在栽培方面的要求和应用一、栽培与育种的关系二、现代农业栽培对育种的要求三、现代品种对栽培条件的要求技能部分

11、了解小麦的主要的栽培手段与技术要点第七章 现代化小麦栽培技术【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小麦不同地区小麦的栽培技术;明确特殊的栽培技术对小麦品种的栽培;掌握当地小麦的主要的栽培方式。【教学内容】知识部分第一节 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一、古代小麦栽培技术发展二、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三、 不同地区小麦栽培技术的特点四、 我国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第二节、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特点一、现代小麦栽培主要发展趋势二、现代小麦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三、现代小麦栽培技术主要的应用与推广应用技能部分本地区小麦栽培的主要特点掌握小麦栽培的几个新技术四、实验与教学实习(一)实验项目序号章实验项目名称学时说明1一小麦的选种2

12、2三小麦器官的识别23四小麦播种方法与实践24四小麦基本苗与出苗率的调查25四小麦的套作技术观察226四小麦的苗期诊断27五小麦的施肥技术28六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分蘖特性观察29六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调查210七麦类成熟度的鉴定和经济性状的考察211七小麦的产量构成212七小麦的测产2(二)教学实习项目教学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表序号实习项目(内容)时间(天)1小麦播种12小麦考种13小麦收获1【实习要求】1为了使教学实习有计划的顺利完成,任课教师应根据实习项目和时间安排,编制每次的教学实习指导书。2教学实习应以任课教师为主,在有关辅导教师、技术工人配合指导下进行。3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若干个

13、教学实习小组。班级多时,可以分批进行。实习地点应以学校实习农场为主,某些项目也可安排在附近生产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注意事项】教学实习大部分是在室外分散作业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从指导、遵守实习纪律、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注意操作安全、端正实习态度等思想教育,以提高实习效果。【实习报告】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考核,成绩单列。学生应按期完成教师提出的田间作业和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可按现场操作、实习报告、实习态度和考试测验等综合进行评定。无实习成绩和实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安排重新实习,否则不能毕业。五、学时分配作物栽培教学时数分配表教 学内 容学 时 分 配教学实习(周)机动总学时讲 授讨论与练 习基本技能训练实 验小麦生产简介22小麦器官的建成642小麦产量的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422小麦籽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822小麦的栽培技术18614小麦品种的培育与小麦栽培的关系22第七章 现代化小麦栽培技术624机 动合计442024六、说明【大纲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