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61146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第12期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印 2009年7月30日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赣榆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加培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赣榆作为全市“T”型产业带的北沿、“一体两翼”组合港的北翼、“一心三极”城市布局的北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把沿海开发作为推进赣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最强动力,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向上对接,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快捷的效率,全面融入全省沿海开发的大局,全力开启建设江苏沿海强县新征程。主要措施是“牢固确立两大战略目标,全力突破四大发展重点,积极构建四大保障机制”。一

2、、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确立两大战略目标。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是在新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赣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我们将以建设江苏“沿海强县”为目标,以“工业经济主攻临港产业,城市建设主攻滨海新城,农村经济主攻富民增收,基础设施主攻综合集疏运,社会事业主攻城乡统筹”为主策略,狠抓大招商、大项目、大载体,努力把赣榆建成江苏沿海对外开放的北大门、临港工业新高地、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重要枢纽、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滨海城市。明确到2012年和2020年两大时间节点的战略目标。到2012年,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构建

3、,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以上,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安定和谐进步,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生态环境良好,到规划末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二、以加快推进沿海开发为龙头,全力突破四大发展重点。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给沿海地区带来更多的政策资源倾斜、更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以及更多的国内外注意力,增强了我

4、们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抢抓沿海开发机遇,责任靠身抓好跟踪对接,全力突破各项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沿海开发再上新台阶。(一)坚持以临港工业为主攻方向,在培育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力加快四大重点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沿海集中,进一步强化四大重点园区载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配套服务建设,全力推动园区功能升级、综合竞争力提升。到2012年,四大园区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建成江苏沿海新兴制造业基地、苏鲁边界产业名城。二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总量大、竞争力强、前景广

5、阔的四大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依托新海石化,衍生发展海洋石化、天河化工、鹏程化工等一批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加快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到2012年,实现产值160亿元;钢铁机械产业,以镔鑫特钢、嘉宝制管、金信利不锈钢、方正钢铁等相关企业形成钢铁机械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到2012年,实现产值120亿元;新型能源产业,着力推进以龙源风电为支撑的风电企业、以晶能硅业为代表的光伏企业、以协鑫热电为主体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到2012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生物科技产业,着力推进金茂源、东成生化、易达酒业、榆嘉药业、瑞邦药业、中大海藻等企业做大做强,到2012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三是加快发

6、展现代服务业。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依托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重点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集散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业,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不断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赣榆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四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到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接近100%,四大重点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加强生活

7、污染治理,到2012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置。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加强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赣榆沿海地区建成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带。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小塔山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禁止布局污染项目。强化滩涂管理,控制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坚持和完善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二)坚持以富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打造“三大产业带”:高效设施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带,设施蔬菜、花卉苗木以及优质粮产业带,经济林果、农业旅

8、游产业带。适时规划建设“三大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加快发展“八大现代农业基地”: 现代渔业基地、设施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优质粮油基地、特色林果基地、优质茶基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特色畜牧养殖区。努力把赣榆建成苏北知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外向型现代化农业示范窗口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到2012年,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积极发展海水池塘高效养殖和浅海域养殖,到2012年,海水池塘高效养殖面积4万亩,总产量4万吨,浅海域养殖60万亩,总产量9万吨。进一步扩大海水工厂化养殖,2012年养殖面

9、积达到40万平方米。积极发展远洋捕捞,有序推进渔船木改钢进程。大力发展提升生态泥鳅、淡水鱼养殖,2012年稳定养殖面积12万亩。三是着力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法规、职业技能和道德规范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到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30万人以上。引导农民加强互助合作,到2012年,确保80%的村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12年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三)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战略取向,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市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拉开“ 一心三片”县城空间布局。采取适当向海岸拓展、向青口盐场延伸以及向东北部盐田前进的“东围南拓北延”空

10、间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以北片海洋经济开发区、中间老城区、南片经济开发区和东片滨海新城为主体的“一心三片”城市空间布局。老城区重点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东部新城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务金融、现代社区、滨海休闲等产业,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都市型产业,到2012年,建成与连云港主城区联系密切、交通便捷、分工明确、生产高效、生活便利的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新型功能区,到2020年,努力建成6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二是着力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围绕打造星级小城镇的目标,按照以“一个独具魅力的特色镇口、一条风光秀美的景观大道、一个绿树成荫的休闲场所、一个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

11、一个功能完善的文化中心、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现代宜居的农民公寓、一个基础配套的工业集中区”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促进人口集聚,有序扩大城镇规模,确保全县小城镇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到2012年,建成海头、柘汪、金山、城头、沙河、赣马等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小城镇。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居住点。坚持“规划先行,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农村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2年,建设农村公路516公里,实现村村通公交车,形成“县镇农村集中居住点”的

12、便捷道路网络;道路铺装率80%以上,森林覆盖率21%以上,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卫生户厕普及率85%以上,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生态村4个,创建省级文明村6个、康居示范村4个、生态村8个。(四)坚持以赣榆港区为龙头带动,在完善支撑沿海开发的大集疏运交通网络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赣榆港区建设。成立赣榆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组建连云港金东方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推动赣榆港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根据总体规划和建设条件,结合临港石化、钢铁、新型能源等产业布局,2010年从北部开始推进起步区建设,重点打造液体化工泊位区、干散货泊位区、修造船岸线等五大功能区,建设吞吐能力1000万吨的3个5万吨级通用

13、干散货泊位、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012年实现简易开港,争取将赣榆港区设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到2020年,建成年吞吐量达亿吨、服务于中西部发展的连云港组合大港的北翼综合性港区。二是努力提升交通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连临高速、242省道、204国道改道等道路工程,到2010年,连临高速赣榆段、204国道赣榆段、242省道赣榆段建成通车。争取贯通南北的临海高等级公路尽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和加快建设沿海高速、国省道与港口重点园区连接工程,加快构建沿海便捷交通网络。做好连盐铁路赣榆段各项科研和立项申报以及征地拆迁工作,尽快启动建设项目,确保2012年建成通车。规划建设通港铁路支线。加快推进通榆河

14、北延送水赣榆段工程,确保2010年前全面完成。开展东温庄水库工程前期设计和土地预审工作,确保2012年完成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完善输变电网络。大力改善全县电网结构,加快推进110千伏柘汪开关站、110千伏新河变电站、110千伏东沙变电站,新建500千伏临海变电站,新建220千伏三洋变电站、220千伏海头变电所,建设东沙变增容、宋庄变电所、白石头变电所、丁庄变电所等4座110千伏变电所,到2012年,初步建成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所5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的可靠性强、结构清晰、供电能力强的地区输电网和配电网。三、以强化落实为落脚点,积极构建四大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沿海开发,是赣

15、榆百万干群当前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江苏沿海规划在赣榆发挥出最大的政策资源效益。(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把沿海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沿海开发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县沿海开发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审议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布局和重大政策制度,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关于沿海开发的各项决策,监督指导沿海地区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科学开发,协调解决沿海开发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对上述事项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有关镇和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工作班子,具体负

16、责沿海开发工作。(二)强化工作落实,构建高效务实的推进机制。把推进规划实施与政策落实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积极对接,超前运作,扎实推进,迅速掀起沿海开发新热潮。一是建立向上对接机制。相关部门明确专职人员向上对接,与上级对口部门建立快捷畅通的沟通渠道,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相关工作动态。县沿海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县向上对接工作进行协调,并负责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后上报领导小组。二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迅速将沿海开发各项任务分解为具体的项目,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各责任单位要建立项目推进小组,制定行动方案,细化工作计划,明确推进节点,落实工作责任,重点跟踪推进。三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推进沿海开发的具体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责任,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实行一旬一通报、一月一过堂,年底全面考核,奖优罚劣,形成勇争一流、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服务创优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沿海开发”服务窗口,建立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