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60895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doc(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师大333历年真题综合精编版 (2)最新资料介绍一、名词解说个人本位论10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宽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培尔、康德、萨特等。个人本位论者以为,教育目的应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1)看法:教育目的是依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而不是依据社会的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性拥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势;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类本能不受影响地获取发展(2)悲观与不足: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峙了起来;假如只重申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斥

2、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则是片面的、及其错误的;将个人利益超出于国家和社会利益之上,最后损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教课策略10教课策略是实行教课过程的教课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最优化框架式集成整体,是教课思想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想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课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课目的而拟订的、付诸于教课过程实行的整体方案,它包含合理组织教课过程,选择详细的教课方法和资料,拟订教师与学生所恪守的教课行为程序。监生历事制度10、11、13明朝国子监在教课制度方面,创办了历事制度。明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必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史称“监生历事”

3、。除政府各部门以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杜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详细时间不同样,并有考查方法。建文时(13991402年)确定查核方法:监生历事期满经查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授官,中、低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仁涌,低等者回监念书。明朝统治者选派监生历事,因由是为了填充明初官吏的不足,但是监生经过历事,能够较宽泛地接触本质,获取从政的本质经验,有益于他们的成长。所以,明朝的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课实习制度。可是,此制推行到后来,监诞辰增,历事冗滥,已徒具形式,失掉了其踊跃意义。1最新资料介绍中体西用10、15“中学为

4、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对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就的移植过程。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洋务派提出典型的方案就是“中体西用”,在“中学”的主导下必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从19世纪60年月末开始,有人用“主辅”、“本末”、“体用”这些中国文化固有的范围来表达“中学”和“西学”二者之间的主次问题。张之洞的劝学篇,环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要旨集中论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好的思想系统。“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早期联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主

5、旨是在没有战胜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定会惹起二者之间的排异反响。苏格拉底法10、11、13、15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课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出来同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讲话中,经过不停地追问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从详细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并上涨为一般看法。长处:这类教课方法在必定程度上依照了人的认知规律,能令人更为深刻地发现真谛,理解教育内容,教师不灌注、不强加,而是自但是然地把知识教授给受教育者。弊端:问答法不是全能的教课法,它只好在必定的条件下

6、和适量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育者须有研究真谛、追求知识的梦想和热忱;受教育者一定就所议论的问题已经累积了必定的事实和知识;讲话对象是已经有了必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类方法不可以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小孩。骑士教育10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一种特别的教育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骑士教育是一种特别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无特意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的生活和交际活动中进行。培育目标:强悍骁勇、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骑士;教育阶段:家庭教育阶段(从出生7岁),这一2最新资料介绍阶段的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主要教育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

7、教育和身体的保养与锻炼;侍童教育阶段(7、8岁13岁,亦称礼文教育阶段),封建主依照等级将孩子送到邻近地位较高、武功较强并且有声威的贵族家里充任侍童,服侍主人和主妇,接受礼文教育;侍从教育阶段(14岁21岁),这一阶段要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到21岁时,经过盛大的仪式,侍从们被授与骑士称呼。评论:骑士教育旨在培育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捍卫者,其内容侧重宗教道德质量,以养成军事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极为困穷。骑士教育固然内容简单,但比较适用,培育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本质应用人材。中世纪被颂扬的“骑士精神”本质上表现了当时社会所尊崇的人品质量和道德风光。以

8、后,跟着社会的发展,世俗教育日渐发达,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跟着文艺中兴的发展,骑士阶层成为绅士阶层的原型,骑士教育也成为绅士教育的原型。学习动机11、16动机是惹起和保持个体活动,使活动趋势必定目标,以知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保持已惹起的学习活动,并以致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必定的学习目标,以知足某种学习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内容包含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能够互相激发、互相增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从头至尾,贯串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可分为: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一般动机和详细

9、动机等。知识11、13从心理学角度看,知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语言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看法、公式、定理等,不包含技术和策略等调控经验。广义:指个体经过与其环境互相作用后获取的全部信息及其组织。心智技术和认知策略也包含此中,泛指人们所获取的经验。种类有:一般知识和特别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编码化知识和内隐经验类知识、陈说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3最新资料介绍城市学校11、13城市学校和行会学习是中世纪后期城市盛行的产物,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的总称,而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包

10、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创办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被称为商会学校(又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种类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色:(1)领导权: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创办,此后跟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增强,这些学校渐渐由市政当局接收;(2)学校性质:只管它与教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许多教师还是神职人员,课程内容仍包含许多宗教知识等,但它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这就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是中世纪教育的一大进步;(3)教育内容:城市学校重申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4)培育目标:城市学

11、校主要知足新兴城市对从事商业、手工业等职业人材的需要,所以城市学校固然主假如初等学校,但也拥有必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5)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式学校,其出现标记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乞降力量。它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独占权。城市学校的盛行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有教无类11孔子倡议“有教无类”作为办学目标,这个目标对孔家私学的对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导着他的教课实践。“有教无类”的原意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能够入学接受教育,知足了老百姓入学受教育的梦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

12、培育人材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一所学校。“有教无类”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有益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社会性发展12是指个体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术,学习社会角色,获取社会性需要、态度和价值,发展社会行为,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社会性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学习的本质12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有两个看法: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依靠经4最新资料介绍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长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踊跃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这此中不论是哪

13、一种看法,都有提到学习与社会经验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接受并掌握社会已有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道、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是一种行为或许行为潜能上的变化,并且这类变化是长久的,持久不变的。学习策略12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成效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拟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术的综合。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社会规范学习12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变成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理机制的过程,即社

14、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特色是:感情性、拘束性、延缓性。科举制度12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定产物。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是科举考试制度确定的标记。唐代成立后,一方面要求地方官员向中央政府介绍品学兼优的人材;另一方面推行科举制,逐渐扩大考试科目,增添考试内容,完美考试制度,从而使科举制最后取代了以介绍为主的选士制度。公学12(1)性质:公学是一种私立教课机构,但同时相对于个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课而言,重申这类学校是由公众集体集资创办的,修业年限5年,以升学为目的的中等学校;(2)教育目的:培育一般公职人员;(3)教育对象:贵族、教士和财产阶级儿女;(4)教育内容:以古典语言为要点,同时也侧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养成绅士风采。公学比一般文法学校的师资及设备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课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育了许多政治、经济领袖人材,因此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5最新资料介绍学在官府13、15“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色。因为官府有学而民间个人无学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