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60846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的春节课例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例分析】老北京的春节城关镇建设小学 南楠【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满了民俗文化的风情。【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又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设计思路】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

2、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又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春节的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

3、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过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历代诗人墨客总以最美的诗句来赞颂新年的到来。你能背诵首这类诗吗?2.你想了解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特色吗?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

4、兴趣。【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再纵观将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内容,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老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2)还有哪些地方没

5、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设计意图】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解答疑问,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老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

6、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 间风 俗 习 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设计意图】 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

7、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习课文。4、分清详略,练习朗读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3)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4)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5、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

8、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重点交流:除夕。抓住总起句“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鞭炮声彻夜不绝”,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

9、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设计意图】 “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回顾全文,讨论明确: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设计意图】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五、 拓展习题: 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快乐吉祥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 3、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板书设计:老北京的春节 (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