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60690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答题模板.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A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B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作用:文化越来

2、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5)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能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

3、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

4、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5、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1)意义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2)要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

6、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才会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而糟粕钳制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制约我们的价值取向。()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

7、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9、、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必要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

10、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11、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推动文化发展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海纳百川)在学习和借鉴其他

12、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

13、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9、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爱国主义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作用:无论什么时期,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14、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有利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发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

15、经济发展)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10、.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2)提供先进的,对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3)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应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