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360635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到底要有怎样的味道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有专家说,语文课堂教学最终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样看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发挥自己才情的一个舞台了。有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课堂上老师的话,有的时候比学生的还 要多,那么我想问问,到底谁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然是课堂上的主人,既然是主人

2、,那他就应该有主动权,可是按照程老师的观点,就是“语文味教学法,要求语文教师要像艺术家打造艺术作品一样,把课堂教学打造成自己的教学艺术作品。”课堂是一件艺术作品,这话说起来,表面上看很正确,可怎么样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呢?难道说是老师的表演,老师的语言,老师的即兴发挥,老师的一眉一蹙,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享受吗?一、 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就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课堂的主人学生。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讲,甚至是让他们去演。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当个裁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情,不过我觉得这时候,你只能是作为一位学

3、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发挥,要是你一味的让学生看着你,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脑子里,满是你的精彩表演,你的精彩的朗读,你的精彩的背诵,你的精彩的手势,学生佩服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觉得,你这节课却是失败的,是一节没有实际意义的课,因为你不是演员,可是你硬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演员,你不是演讲家,可你硬把自己当成了演讲家。或许在学生的一生中,他记住了你,可是我要说,你却不是一位好老师。你能节节课都这样表演下来吗?你是不是通过表演让学生也学会你的表演?你的表演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最精髓的东西吗?可以肯定的说,教师不是演讲家,也不是演员,更不是艺术家。教师只能是教师。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完全成为语文老师展现文化眼光

4、、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的一个主阵地。当然,我们的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教学给自己带来的美感,教学给自己带来的生命创造性的享受,可是教师却万万不能跟学生抢课堂。二、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味我不反对语文课是有味道的,可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专家说,语文味应该是包括文章文艺文学等。文章好懂,就是一篇篇的课文罢,可是什么是文学呢,文学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是文学。文化的范围就更广了,它是我们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指精神财富。服装、美食、音乐、美术等是不是都是文化?要是这样来说,那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范围太

5、大了,我不知道这个语文课堂怎么教了,甚至觉得这语文是不是把整个世界都包括进去了?不过我想,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学生的心中产生美感,并能真正的成为学生实现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也是我提出的“玩语文”的一种观点。语文课堂上要尽量的让学生“玩”的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玩”,让语文课中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融化,以至学生能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达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怎么“玩”,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怎么把语文课“玩”好,这才是老师要关心的事情,把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基础,别的课程上学到的知识,通过

6、学生的综合运用,然后发挥到语文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并得到尊重,得到享受。这才是最重要的。三、 如何“玩”转语文(1)用兴趣发声,玩转语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在新教育中提到:“学生有了趣味,就肯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在语文老师的导入中,是不是先以学生的兴趣入手呢?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一句名言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看来,这种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正在实践中催出越来越多的硕果。所以语文教学其实很多时候可以从社会生活

7、入手,比如说现在的学生不是喜欢手机吗?那就从手机入手,讲到故都的秋你是不是可以把课文中的几幅描写故都秋的画面拍摄下来,给大家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在手机上搜搜,别人是怎么鉴赏评点课文的,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是不是愿意学课文了?古典诗词,是古人的歌曲,可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很喜欢现在的流行歌曲吗?比如柳永的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就是说,柳永的词在当时就是流行歌曲,而我们的学生现在不是也很喜欢流行歌曲吗?那就先让我们的学生填词吧。把词填好了,你说这首词学

8、生还能不懂吗?再比如说古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话,写的最好: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能把古文读到这样的程度,我看大抵是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2) 让学生发声,玩转语文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

9、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样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少讲,更多的时候把时间给到学生,第一个层次就是让学生说,只要能说,就表面学生在学,在思考问题,不管说的怎么样,能站的直,声音大,观点鲜明就是最好的了。其次是用学生语文之外的本领来理解认识课本,比如说,学戏剧雷雨,就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台词化为剧本,并且上台表演。学了再别康桥不妨来个朗读比赛。学了故都的秋是不是把那几幅画给画一画?再高的层次,就是拿起笔来,对文章来点赏识性质的文字,或者说让学生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者说把课本作为阅读文章,提出几个高考阅读题目。(3) 让知识发声,玩转语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运用知识,我们现在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所

10、学到的知识,学生看不到它们有什么作用,所以说学的再多,跟没有学一样,学的再好,跟没有学一样,学的再熟,跟没有学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有用?让我们把语文课文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比如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第七单元世俗风情选编了作家陈丹燕的文章上海的弄堂(原标题为弄堂的春光,选自上海的风花雪夜)。同学们在走访过程中注意搜集上海弄堂的名称并考证其文化内涵,搜集上海弄堂的游戏名称并记录其规则,并用相机随时记录里弄居住区的不同状态(包括保持原来面貌的、正在动迁的以及正在改建或拆除的)。给政府提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不少学生写出了优秀的文章。沪上媒体东方早报、

11、新闻晨报、新闻午报及上海星期三等对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均给予了热切关注和追踪报道。(走进“上海的弄堂”深处教学实践与探索作者:杨宏伟)这不就是让知识发声的最好的证明吗?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挖掘环境问题,剖析一些社会现象,紧跟时代潮流,让知识有用。比如有的地方有征文比赛,可以让学生参加。有的地方征集优秀歌曲,学生学了古典诗词,可以写写歌词。还有各种活动,教师开始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找,学生熟悉后,他们自己可以去找实践证明,社会生活即语文,是最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为学生也离开不了生活,当然社会生活也包括了学校的生活。你没有很多条件到学校外面去,那也可以就学校的生活,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上的消息,让语文发挥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