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0316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1、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

2、才能掌握。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轻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根本分歧)(2).思维和存在是否

3、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信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

4、精神、理、道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1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反作用于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着时代的进程。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

5、人运动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解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

6、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一物质具体形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5、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6、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

7、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7、什么是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8、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9.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

8、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10、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1)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1、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

9、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总结:因此物质世界先于意识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1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对能动的理解)目的性: 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认识世界,逐步揭开自然和社会之谜。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称为不可知论。13.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对客

10、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14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首要表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突出表现。(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

11、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反对“精神万能”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性的机械论。1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行动的的依据。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

12、守、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认识论部分: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实践活动;历史性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第一第二两个特征并不矛盾,二者相互渗透,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夸大客观物质性否认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

13、动性则会导致唯心主义。(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事物加起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这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三)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与条件性、具体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的具体

14、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的条件性: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问题是能否正确对待错误。(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总结: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