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60010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末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1当你在我国某一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哪一种地图作为导游图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2麦哲伦船队自西班牙出发向西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在四川汶川映秀镇(103E,31N),发生8.0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热带 D南半球、温带4潘基文是联合国的第

2、八任秘书长,从2007年1月1日起行使联合国秘书长职权。他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来自于亚洲的A印度 B日本 C韩国 D美国5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南极洲、太平洋 B亚洲、大西洋C北美洲、印度洋 D南极洲、北冰洋7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主要与哪个因素相关A自然条件 B宗教信仰 C交通条件 D个人爱好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A欧洲 B亚洲 C非洲D大洋洲9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10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和平与安全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稳定 D环境与发展1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

3、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的冰川作用 B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等活动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12现在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这主要发生在A人口多的国家 B人口少的国家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13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温带草原 D温带森林1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中低纬度地区15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 B海陆分布C地形影响 D地球形状16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A太阳辐射加强 B暖流增强C二氧化碳增多D降水增加17地中海气候区的树木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层”,其作用是A吸收更多

4、热量 B吸收更多水分C减少热量的散失 D减少水分的蒸发18下列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B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19确定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红十字会C安理会 D国际奥委会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俄罗斯、美国B加拿大、印度C美国、印度D俄罗斯、中国21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大大多于东侧,东西两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湿润景观和荒漠景观,其西侧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台风雨B地形雨C对流雨D锋面雨22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A瑞士的日内瓦 B法国的巴黎C英国的伦敦D美国的纽约23从世

5、界平均气温分析,最炎热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南极洲 B非洲、南极洲C非洲、北美洲D大洋洲、欧洲24下列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更替B地球上昼与夜的更替C地球上昼与夜的形成D地球上同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2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人口和面积 B语言和宗教信仰C人口受教育的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二、综合题(共45分)26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1)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G_,E_。(2)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大洋名称:_,_。(3)A、B两洲的分界线是_乌拉尔河里海_黑海土耳其海峡;G、F两洲的分界线是_。27读“某山地等高线

6、示意图”,回答问题:(5分)(1)D点的海拔是_。(2)D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_米。(3)C点表示的是_,它在D点的_方向(4)A、B两地中,坡度较陡的是_处。2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1)地球公转由A到B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_的固定倾角,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变化是_。(2)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让你选择全年昼夜长短不变的地方建房,则应建在_地区。(3)位于我市龙塔上的电视信号发射塔,一年内每天正午塔影的长度大多不同,当正午塔影最长时,地球公转至图中_位置。(填字母代号)(4)你所居住的地方今天(1月13日)的昼夜长

7、短情况怎样?_(5)在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中,你所在的学校属于_带。(6)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的日期是_前后。29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1)判断A、B的气候类型:(每空1分,共2分)A_气候B_气候(2)填表:(每空1分,共4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AB30我国北方农村和南方农村的房屋建筑差别较大,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墙体厚度,“北厚南薄”;二是屋顶形状,“南尖北平”。试用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分析。(4 分)(1)墙体“北厚南薄”的原因。(2)屋顶“南尖北平”的原因。31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8分)(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人种:A是_,B是_,C是_。(2)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为_

8、人种,信奉的宗教为_。(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但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居民_人,也属于黄种人。(4)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5)各人种的外部特征存在许多差异,但人种并无优劣之分,这些差异主要受_的影响造成。32观察下图,分析回答问题:(8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45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经济生产总值却仅占世界的15左右,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吗?(2分)(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明显差异,请具体分析工业、农业生产特点

9、有何差异?(2分)(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因此,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叫做_。(4)目前,中国属于_国家。一、选择题1C 2D3A 4C 5A 6D 7A 8B 9A 10B 11C12C 13A 14D 15A 16C 17D 18C 19D 20D 21B22A 23B 24B 25D二、综合题26(1)南美洲南极洲(2)太平洋大西洋(3)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巴拿马运河27(1)400米 (2)300米 (3)山顶 东 (4)B28(1)66.5 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2)赤道(3)D (4)昼短夜长 (5)北温(6)12月

10、22日29(1)A温带海洋 B地中海(2)气温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A中纬度地区(4060)的大陆西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B南北纬3040的大陆两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1)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防寒保温;南方地区夏季湿热,薄墙有利于散热通风。(2)北方地区雨少较少因而屋顶较平;南方地区雨水多,屋顶尖利于雨水下泻。31(1)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2)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 (3)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4)D (5)地理环境32(1)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2)工业:发达国家以高技术制

11、造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3)北 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南北对话(4)发展中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

12、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