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359973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嫩北农场小学 尚振权一 语文教师由灌输者转换为对话者。 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唯知主义倾向,使原本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母语课程沦为以复制系统知识为目的的流水型作业。这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将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特点等若干大块的“粗粮”,强行灌输给待哺“精粮”的学生;另一方面脱离语境而孤立和片面地串连语修逻文知识线,无机地贮存于作为知识容器的学生大脑。这必然导致人性的工具化和畸形化。现在,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

2、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之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这里,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第一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恰如著名加拿大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理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这尤其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正如新课标所一语道白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二是

3、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即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这样,就广度而言,作为个体生命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就长度而言,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将得到可靠的保证;而就深度而言,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二 语文教师由执行者转换为塑造者。 由于以往语文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作为课程角色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连对教科书

4、的自主选择和重组尚且不可能,更不必说对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而今,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如何进行适当的“裁剪”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盲目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尤其必须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价值,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其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

5、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人教学流程如是,语文课程才可谓面向生活、面向未来、而向世界。其三,就课程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溢生机和活力。教师不仅是上述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首先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性资源。在语文课程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基本走势下,教师要建构崭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即以激发学生超越语文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

6、课程的价值追求,矢志突破语文知识体系的“茧缚”,发展学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言语能力。这样,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就应为学生的审美鉴赏留足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其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从而点燃学生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强劲内驱力。三 语文教师由裁判者转换为激励者。 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把握好以下实践性原则。第一是情感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同法官裁断那样超然于对象之外,而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是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要珍视,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的激情能量。第二是前瞻性原则。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当下在语文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