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说课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359789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伤仲永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伤仲永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伤仲永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伤仲永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那个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而感到惋惜2、课文解读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

2、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思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仅九字便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

3、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3、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注意文本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4、过程和方法:诵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5、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方面更加勤奋刻苦6、教学重点

4、与难点重点: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难点: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说教法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通过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默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三、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

5、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方法只有在讲读课中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元读课文中加以运用直至掌握,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整理分类式学习笔记法,为了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这一理念,我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用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引出“学到老,活到老”的真谛,说明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明,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导出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2、简单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政治上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

6、世纪伟大的改革家”3、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校正字词的读音字词:隶、扳、谒、称、耶聆听朗诵伤仲永4、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读”的第一环节是“听读”读古文要注意朗读节奏,在听读时要求“划分朗读节奏,并用/划出来”然后“指名读,评价”,为进一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前面是引导学生读通本文,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意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并且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读懂文意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将学生分组,疏通文意、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词类活用的词语(可以小组抢答完成)、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自主、

7、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以自主参与的方式每位学生翻译一句话,进行翻译接力赛,其他同学注意纠错,教师出示准确答案 )6、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叙事(1、2段)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议论(3 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7、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以一个神童为题,将本文改写成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2、积累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年时期:指物作诗立就 天才少年时期:不能称前时之闻 衰退青年时期:泯然众人矣 平庸原因:不使学伤仲永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注意文本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过程和方法:诵读 小组合作、交

8、流、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方面更加勤奋刻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难点: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1、导入引用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引出“学到老,活到老”的真谛,说明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明,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导出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2、简单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政治上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3、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校正字词的读音字词:隶、扳、谒、称、耶聆听朗诵

9、伤仲永4、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读”的第一环节是“听读”读古文要注意朗读节奏,在听读时要求“划分朗读节奏,并用/划出来”然后“指名读,评价”,为进一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前面是引导学生读通本文,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意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并且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读懂文意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将学生分组,疏通文意、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词类活用的词语(可以小组抢答完成)、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自主、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以自主参与的方式每位学生翻译一句话,进行翻译接力赛,其他同学注意纠

10、错,教师出示准确答案 )6、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叙事(1、2段)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议论(3 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7、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以一个神童为题,将本文改写成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2、积累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年时期:指物作诗立就 天才少年时期:不能称前时之闻 衰退青年时期:泯然众人矣 平庸原因:不使学伤仲永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节课,感觉意犹未尽,似乎仍沉浸在课上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回想这节课,无论是学生的合作交流,还是师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较为顺畅。这节课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

11、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预习做得较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其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这一大方向,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以读促思,从读中感悟,较好的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各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介绍名言,复述故事,谈感想等。 但本节课由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够好,以及对学情的预设不够充分使整堂教学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1.对重点生字的指导不够。比如学生几次把“扳(pn)”读成“bn”时,教师应及时出示“扳”通“攀”是通假字,既掌握了字音,又了解了文言知识。 2.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太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