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59708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1.1 项目概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1.3 项目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项目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1.5 建设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达产后) 错. 误!未定义书签1.7 编制依据 错误.!. 未定义书签1.8 综合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现状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2.1项目建设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2.2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错.误. !未定义书签2.3 社会经济状况与现状评价 错.误

2、. !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3.1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错.误. !未定义书签3.2 项目区产业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3.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产品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农业观光旅游的基本属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4.2 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前景 错误. !未定义书签4.3目标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4目标市场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4.5市场营销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规划布局及设计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5.1 规划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5.2规划布局设计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5.3规划布局要求

3、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建设内容与建设标准 错误. !未定义书签6.1主导产业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6.2辅助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6.3 建设标准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产品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7.1网箱养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7.2优质水果种植技术 错.误. !未定义书签7.3 优质饮用水生产工艺技术 错.误. !未定义书签7.4 大力推广引进设施农业新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8.2 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环境保护应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4、 劳动保护与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8.5环保部门结论与建议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错误. !未定义书签9.1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9.2 组织机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9.3 管理体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9.4 劳动定员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错误. !未定义书签10.1 投资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0.2投资估算 错.误!. 未定义书签10.3资金使用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10.4资金筹措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实施进度与措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11.1实施计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11

5、.2工作措施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12.1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错误. !未定义书签12.2销售收入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12.3财务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13.1结论错误!. 未定义书签13.2建议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 县* 镇、* 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1.1.2 项目承办单位* 县* 镇人民政府、 *县* 镇人民政府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 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1.2 研究依据1、基础资料(

6、1)* 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初步设计( 3) * 县* 镇总体规划( 19962010)( 4) * 县* 镇总体规划( 20002020)2、主要标准与规范(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2003)( 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 CJJ272005)( 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 CJJ472006)( 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 CJJ1092006) ( 5)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 ( CJ/T 1 8 1 9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CB1455 93)(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

7、490)(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1996)(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1 1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 B500 1 6 2 0 06)1.3 研究原则1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作为城区环境卫生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 应在* 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运站的站址和处理工艺,逐步实 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2、遵循我国城市城区垃圾收集技术政策和环保政策, 贯彻执行 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确保

8、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卫生处 置,防治二次污染产生。3、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近期为主,因地制宜, 选择合 理的技术路线,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4、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展, 在设计中采用先进 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同时,还 必须注意安全可靠,使站区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 力求场区布置合理, 环境优美, 建筑 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做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 良好统一。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 填埋气体、恶臭 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7、优化设计,降低工程投资,确保

9、施工及运行安全。1.4 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 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的必 要性、垃圾转运站站址、收集运输方案确定、 工艺设计、环境保护、 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财务及经济分析等方面 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 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了可靠和准 确的论证。1.5 项目服务对象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 *县管辖的两个乡镇。分别为: * 镇、* 镇。服务的范围为两个乡镇的建城区及周临近的村庄。1.6 研究结果概要1.6.1 设计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工程为* 县

10、两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 和转运各乡镇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处理的对象为:各 乡镇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 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固体废弃物。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 *镇、* 镇,采用各镇区人口预测及垃 圾产生量预测数据,并考虑乡镇建成区周边的村落,确定转运站规 模分别为: * 镇20吨/日、*镇20吨/日。1.6.2 环境保护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163 劳动定员本项目利用原有人员,不用新增劳动定员164 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

11、期,各阶 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165 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463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6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I技术数据1处理垃圾吨/日40.001.1*镇吨/日20.001.3*镇吨/日20.00II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463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02资金筹措万元463其中:自有资金万元4631.6.7 结论本工程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对*县*镇、*镇两个镇区城市 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总投资463万元。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 *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通过改善乡镇的环境卫生,可有 效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

12、质量,同时也减轻垃圾对河流水系 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6.8 建议1、尽快完善转运站的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 以便开展下一步工 作;2、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分析 (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带的调查分析),为设计阶段最终确定垃圾 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3、城市垃圾清运系统尽快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分装运输, 以便于 运送至填埋场填埋处置时可为填埋场提供覆盖土源;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社会公益事业, 其运行初期管理 需要政府部门的权利支持;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制定垃 圾收费制度,是垃圾转运填埋的运作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发展 的循环。5、着手制定垃圾

13、分类收集的产业政策, 为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综 合利用打下创造条件。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城市概况*县位于黄淮平源西南部,*省东南部边陲,地处北纬324 至328;东经1148至1153之间,东西长44公里,南北宽35 公里,总面积 1453平方公里,总人口 1 03万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 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 省畜牧大 县、* 省外派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县、 * 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县处于两省(*省、安徽省)四市(* 、信阳、阜阳、周口) 交界地带,南部与东南部靠息县、 淮滨(属信阳市),西南连正阳

14、县, 西部及西北部接平舆县,北部及东部与安徽省临泉县毗邻;西南至 信阳市 132公里,西至* 市 102公里,北至周口市 122公里,东至 阜阳市 109公里,距省会郑州 307公里。全县下辖 22个乡镇(包括 城关镇古吕镇), 356 个行政村。* 县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照 充足,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 960毫米。水资源丰富, 有 10万亩 水面可供开发,年可利用水资源 6 亿多立方米。农业盛产小麦、玉 米、棉花、芝麻、红薯、水稻、大豆和绿色小杂粮等,年产粮食 6 亿公斤、红薯 4000 万公斤、优质皮棉 2000 万公斤,素有“中原粮 仓”之美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畜牧业发达, 年出栏商品牛 25 万头、羊 53 万只、猪 85 万头、家禽 1000 万只。 木材蓄积量 150 万立方米。劳动力资源丰富,青壮年劳力 60 多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