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59668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制中专毕业补考语文试卷(共100分)一、 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嫉忌(j) 怜悯(mn) 幼稚(zh) B.浅薄(bo) 纠正(ji) 譬如(p) C.狂吠(fi) 笨坯(p) 吝啬(s) D.亲戚(qi) 轴心(zhu) 教导(ji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花言巧语 惊世骇俗 餐风宿露 忍辱负重B烟销云散 触目惊心 不可思议 盘根错节C生生不息 直接了当 截然不同 分道扬镳D颠沛流离 博览群书 格格不入 五采缤纷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 )A弥望(满) 妖童媛女(装束奇特,作风不正派)B风致(美的姿态) 迁延顾步(眷

2、顾,多情的样子)C只有些大意(大体意思)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D不能见一些颜色(色彩) 倩影(美丽)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我了。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A排比 比喻 夸张 引用 对比B反复 比喻 夸张 夸张 作比较C排比 比喻 比喻 夸张 作比较

3、D反复 比喻 比喻 引用 对比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B近日,竟出现了为区区二元五角钱,网吧老板杀害了三个小学生的震憾人心的事件。C当我遇到困难时,老师漫不经心地劝慰,使我重新树立了信心。D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体力行。6、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同学们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B我们应当知道,我们不可能对每件事都亲历亲为。C经过大家热心的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D黄山美丽的风景被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7、对下面四句话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4、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曾经密切注意电学等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 他们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A议论 叙述 议论 抒情B叙述 叙述 议论 议论C议论 叙述 叙述 议论D叙述 叙述 议论 抒情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 ,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 ,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是欣赏文学。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

5、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 。A欠缺 欠缺 下劣 陈旧 B缺乏 缺乏 低劣 陈腐C欠缺 欠缺 低劣 陈腐 D缺乏 缺乏 下劣 陈旧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人弗损益:即使 古今一也:一致,一样B.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察已、察今:明察C.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向之寿民:先前D.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的 因时而化:因为10、下列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不拘于时,学于余C余嘉其能行古道 D作师说以贻之11、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C. 月明星

6、稀,乌鹊南飞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因此要抛弃古代帝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古代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B.以此为治,岂不悲哉?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岂不是很可悲吗?C.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D.人或益之,人或损之有的人增添一些,有的人删减一些。13、下列句子出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B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C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尽心上14、对下列四部作品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志罗贯中 三国演义施耐庵 水浒陈

7、寿 后汉书范晔 B三国志范晔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施耐庵 后汉书陈寿 C三国志陈寿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施耐庵 后汉书范晔D三国志施耐庵 三国演义陈寿 水浒罗贯中 后汉书范晔1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一项是( ) 每个别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 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 在大多数场合下,正是 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研究家看清最简单的事物。A并且 所以 因为 所以 B所以 而 由于 就C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D并且 而 由于 就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苏轼, 朝著名文学家。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除“三苏

8、”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2、“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 、 、 。3、红楼梦是中国 代小说家 的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又名石头记。三、阅读理解(30分,每题2分)。(一)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即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养病嘛,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

9、听。”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

10、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着一种凄惨的神气。“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

11、要的天地太宽阔了。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

12、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1.文中写了在海岸边射杀海鸥的事,写这个内容的目的是( )A.海鸥和黄鹂同样是鸟类,由写黄鹂的险遭枪击联想到海鸥的被杀是很自然的事。B.由海鸥的被枪杀来衬托黄鹂侥幸逃脱被杀的命运,表现老史的善良。C.以海鸥的遭枪杀承接上文的黄鹂险被枪击,引出下文黄鹂在鸟市的悲惨景象,反映黄鹂等鸟类生活环境的恶劣,为揭示文章的主旨服务。D.以海鸥的不幸命运来衬托黄鹂生长环境的优越。2.作者说:“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作者在此时欲写的诗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对那位中年男子射杀海鸥行为的无奈。B.对在海面上劳动的海带培养工人行为的赞扬。C.对海鸥不幸命运的

13、痛心。D.对射杀海鸥行为的谴责和痛恨。3.对选文的最后五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 排比 对偶 B.比喻 排比 对偶C.引用 排比 夸张 D.比喻 对偶 夸张4.在文章的最后五段中,作者感悟到了几层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句名言的好处。B.悟出了黄鹂之美在什么环境下才能发挥到极致。C.懂得了黄鹂的典型性格只有在这种典型环境下才能显示。D.悟出各种事物的极致都得在一定的环境里发挥。5.为什么作者说“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下列四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是写的江南景色,作者此时恰好到了江南,所以说理解了这两句的好处。B.作者在江南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