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59664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酒精、温度计、纱布、酒或酒精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喜欢玩游戏吗?上新课以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湿布画两幅简笔画。请大家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刚在两位同学

2、在黑板上画的水迹还存在吗?生:不在了。“水干了”师:这时你的脑子里会产生些什么问题?生:水到哪里去了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主体探究:师: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可能变成了什么?你看到了吗?闻到了吗?生:渗到黑板里去了。生:蒸发到空中去了。师:请你们自己给蒸发下个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蒸发? (板书:蒸发)生: 其实蒸发就是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的现象。(板书:水 水蒸气)师: 在我们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一说。生:夏天,人们经常往地面上洒水,水一会就干了就是蒸发。生:湿衣服会干了。师:其它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生:有。不盖盖的酒精会蒸发

3、掉。师:在蒸发的过程中有没有温度限制呢?生:没有。师:可以说:(板书:在平常温度下进行)。师:在蒸发的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现象呢?师:我们现在看书29页,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书中29页下面。生: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师:大家讨论分析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先感觉很凉,等水干了就不凉了的原因。生:蒸发过程中还会(板书:吸热)师: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需要吸收热量呢?我们在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指导学生利用温度计做实验,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出示课件)生:实验

4、(师:指导学生用温度计先测教室温度,再测酒精温度,然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生: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温度下降。生:发现蒸发过程中还有吸热的现象。师:夏天,从游泳池上岸之后,觉得特别凉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被风一吹,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觉得凉爽。师:生活中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生: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是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人体热量所引起的。生:夏天走在树林中,感觉特别凉爽是因为树叶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量。生: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教室会凉快许多,是因为地面的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教室周围的热量。导学明理:师:看书P30,什么是

5、蒸发?生:课件演示:1、在常温下2、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3、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4、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老师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平时你们怎么晾衣服的?生:通常把衣服晾在太阳能照射得到又通风的地方。师:还有吗?晾衣服的时候是不是团成一团,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就行了?为什么?生:还要把衣服摊开来晒。只有这样,衣服才会干的快。师:联系这个生活实例,同学们能否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生:(出示课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与蒸发的面积有关;2、与风有关;3、与温度有关师:作业看书28页以小组形式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影响蒸发

6、快慢的因素:1、与蒸发的面积有关;2、与风有关;3、与温度有关(注意只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板书: 8水到哪里去了在平常温度下蒸发:水- 吸热 -水蒸气(液体) (气体)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邯山区兴华小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是“物质的状态”这一单元的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温度的变化可能促使物质状态的变化。在前一节课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质变化,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一变化,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

7、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铺垫。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3、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4、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体会感受蒸发的探究过程,难点体验水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上课之前,我为同学们

8、准备了温水、酒精、滴管、玻璃片这些实验器材,还有老师用的湿布、烧杯、酒精灯等实验仪器和多媒体课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这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主要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感受蒸发,学习新知。3、大胆设想,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联系生活,实际运用。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为了让学生们亲身观察,感受探究的乐趣,一上课,我就告诉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同时用湿布快速的画出一条大尾巴金鱼,让同学们观察“金鱼”有什么变化,一会儿“鱼

9、”游走了,这使学生们获得了充分的视觉体验,体现了科学的真实性。随着鱼的慢慢消失,课堂的气氛应该会比较活跃。这时,我紧迫的问同学们“鱼到哪里去了?”。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可想而知他们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我预计会有以下几种回答:游走了。藏到黑板里了。变成水蒸气了。对于孩子们多样的回答我首先是给与表扬和鼓励,如:你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很丰富!鱼的消失是因为画鱼的水消失造成的,那“水到哪里去了”呢?(板书:水到哪里去了)然后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解决问题,如我们用玻璃杯盛水,水容易渗出来吗?答案是明显的“不会”,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黑板也是用玻璃制成的,从而学生因为黑板渗水使鱼消失的猜想就不攻自破了。

10、然后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画成鱼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充分讨论,将学生们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用自己的话说出鱼得消失是因为水蒸发了,至此导入这节课的主题蒸发。(板书:蒸发)2、感受蒸发,学习新知。这时课件会出示一张图片,提出平时我们晾衣服就是利用了水蒸发原理,让同学们说说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能够感觉科学知识就是生活中的常识,研究科学没什么神秘的,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水蒸发的兴趣。接下来就是体会蒸发的感觉,在这个环节我实施开放教学,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分组协作共同学习。通过动手实验、体

11、会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活动其中,方法: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或酒精,抹在脑门上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预计学生们的积极性会再次被调动起来,你抹抹我擦擦,课堂上的气氛会相当的活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充分的交流这种感觉,分享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当学生们说出抹温水或酒精后感觉会比较凉时,我会及时追问学生怎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在经过小组的讨论,学生们会得出是因为水或酒精蒸发时要吸热的原因。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蒸发吸热这一科学现象,我又准备了一个演示实

12、验:用酒精灯加热一根铁丝,然后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蒸发现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通过再次的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铁丝吸收了火焰的热量变热,放入水后,水又吸收铁丝的热量变成了水蒸气。这是同用水或酒精抹在皮肤上,感觉有点凉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因为带走了热量。这个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们的探索和归纳总结,他们学习知识将更完整更系统化,记忆也会更加深刻。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科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是检验科学的最好方法。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课件直接出示了以下事例,让学生们分析:1淋雨后为什么会感觉冷?2地面洒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3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4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13、?通过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得知识解释生活中事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水蒸发时要吸热。同时提出新问题“就是我们洗衣服时,直接晾出来的衣服和甩干过的衣服,哪些衣服干得更快些呢?阴天晾的衣服和晴天晾的衣服,哪些干得快些呢?晾衣服时为什么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呢?”这样导入下一个探究目标: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4、大胆设想,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新课程的课堂为学生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进行分类筛选,选择几种因素分别进行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怎么证明你的猜想

14、呢?采用分组探究,每个小组选择探究目标,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他们的方法,请其他同学们评价这个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蒸发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具体操作可请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结论可以在下节课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在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能够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将科学探究带到生活中课堂外。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谈谈感受,启发学生关于水蒸发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们课下进行探究,成为学生新探索的起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在教学过

15、程中我力求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作为启发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初步设想,效果如何还有待在课堂上实践,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作息时间安排1、 起 床: 6:002、 打 饭: 6:303、 值 日: 7:004、 早 自 习: 7:205、 上 课: 8:006、 下 学: 11:207、 中午 自习: 12:008、 中午 值日: 12:009、 上 课: 1:4010、 下午 放学: 17:4511、 晚 自 习: 18:3012、 下 课: 20:3013、 熄 灯: 2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