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59431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调研结合新课改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的调研,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借鉴国内外同重点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摘要:通过对校园人文现状的调研,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借鉴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间接经验,以研究性学习为方法,以开发校本人文教育资源为载体,吸引广大师生参与课题研究、实践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校本人文教育资源人文素养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一、拷问校园人文2000年1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四中学生徐力,因不满母亲的苦心管教,残忍地将其亲生母亲砍成碎片装在尿素袋中。其入狱后,竟“无悔”杀母事件,而是关注自己的前途:“好好改造,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的

2、学生刘海洋两次用硫酸泼熊,造成5只国际一级保护动物受到严重的伤害。2004年6月16日凌晨,北京13岁的张帆和14岁的宋春,点燃了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的“蓝极速”网吧,导致25人死亡前不久,体罚学生、故意杀人犯浙江某小学教导主任姜庆海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这是一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惊悸之余,又闻甘肃某中学校长身先士卒,踹坏桌子,拆下木板扇学生的脸,还用“齐眉棒棍”揍学生。在校长的“领导”下,该校教师更是“大打出手”,手段“五花八门”,甚至用脚踢一个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学生腹部,以致该生重做手术。还有在学生脸上刺“贼”字,往学生嘴里抹屎,让学生集体打耳光,让学生用刀片割自己的脸皮等等,不一

3、而述。学生的“自杀”、“自残”、“厌学”、“从恶”现象更是屡屡发生,而且屡禁不止,越演越烈。面对一桩桩的骇人听闻的教育恶性事故,作为一个有良智的人民教师,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教育、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不禁要扪心自问:学生怎么了?!-1-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人师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而当一件件师生灵魂扭曲事件导致恶果时,而当这些人伏法受罚时,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每个学生都曾经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骄骄者,每个老师都怀着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望生成龙、望生成凤的美好初衷。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官员,曾把这类现象肤浅地归因于心理扭曲、心理疾病,以致于演绎出一幕幕丧失人性、缺乏理性、令人汗颜的教

4、育丑剧。但如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背后与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学校管理者身受腐朽教育观念的毒害,特别在应试教育的畸形竞争中,他们把教育带上了一条不归路校园人文失落了!人文教育冷落了!二、新课改:志在复兴失落的人文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1)人文教育,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人文就是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一个“人”的精神需要。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5、、“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开发”。其他学科也对人文教育提出了相似的要求。课题组认为,充分发掘和运用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注和人格熏陶,为其“终身精神发展”打好“底子”,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2)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标准”指出:“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2-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源。”课题组认为,我校两校区之间十里须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古今诗文、名人轶事

6、、民间传说等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能通过一定的处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成为学生人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体,那么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宽和语文实践机会的增加。( 3)合理运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改的核心。课题组认为,合理操作人文教育资源的发掘过程,教师关键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通过参与校本人文教育资源的收集、归类、加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教学观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人文教育从课程、教材建设到教育教学方式都存在着许多背离人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人文教育是如何

7、做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就必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现在的教育与此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一些文科教学中“同读一本书,同听一张嘴”的封闭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课题组一致认为,克服这一弊端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大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发掘本地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历史;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宽课堂,拓展教材,让学生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掌握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形成人文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想到了家乡有一方美丽的土地,家乡有丰富的人文“宝藏”。课题组认为,如能积极组织学生的发掘乡

8、土校本的人文资源,把家乡的古今诗文、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编写成小册子作为校本教材,供学生学习,与远方的朋友交流,激发他们“爱乡、思乡、建乡”的动机。同时,让学生在访、采、编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家乡丰厚的文化,那么不仅有益于激发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愿望,更有益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3-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一、沉淀的,可能再度升浮实验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者认为真诚、尊重与同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在教师指

9、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双主教学原理。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所以,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教学的目标。、库曼教学思想。从发展人的观点出发,变只要共性教育、排斥个性教育的观点为共性教育寓于个性教育之中的教育。从学生个性入手,因材施教,培养多样性的人才;从每类学生“最近发展区”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校”,主张教育向整

10、个社会开放,“从书本到人生,从狭隘到广阔,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身体到身心全顾的。”给学生以生活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自愿、自主的发展,以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二、西风东渐:一个沉默千年的古考话题再度激活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从国外的研究看,人文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人文精神其英语为humanism,其中包含“human”,即强调“以人为-4-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中心”的学说。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认为humanism是人和人性的培养或心灵的教养,即教育能使人的人性和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人成为有人性的人、真正的人。源自西方文化的“人文”,其内涵为

11、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以人为关怀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他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人身价值的实现等,即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络罗杰斯主张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开发潜能,培养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成为自由人、完整的人。他们强调人的价值、体验,学生间、师生间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气氛等。当前,国外学校的跨学科的研究为主的人文教育已形成了强大的功势。世界著名大学都比较重视通识教育在全部教学体系中的建设。他们认为,大学教育的宗旨就在于造就很好的学习环境与人文修养背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给予通识教育以较大的分量,美国的研究型

12、大学虽然具体做法相差较大,各有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课占总分的四分之一左右。现列举五所大学(其他学校也大致一样),人文教育在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分量与比例如表所示:学校毕业通识通识学分所计算单位学分学分占学分百分比哈佛大学321238%Course(课程)麻省理工学院1283225%Credit(学分)耶鲁大学361648%Course(课程)斯坦大学1806033%Unit(单元)普林斯顿大学36822%Course(课程)(理工学院)、从目前国内情况看,人文教育再次被学校高度关注“人文”一词出自易贲:“文明以止,人事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精

13、神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5-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的集中表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文”的主要功能是教化“天下”。它成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加强统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已再度掀起人文教育的热潮。2000年11月,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顾秉林教授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我所感受到的英美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2002年5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教授在清华大学作了挑战重理轻文,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报告;2004年6月,北京人文大学副校长陆祖文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人文精神之我见的文章等等。所有的报告与演说都极力主张在教育和培养人的过程中体现人文

14、精神。就是国内一流的理工科、经济类的大学院校也掀起的人文教育狂澜。这足见人文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自从国务院朱镕基、温家宝担任总理以来,明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政策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中学也兴起了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潮流。(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人文教育已风风火火。“教材中人文资源的挖掘”、“课文中人文内涵的探究”、“课堂人文艺术的提升”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已显得不新。但这些研究存在着“重教育资源的开发,轻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课堂感悟,轻社会生活体验”的不足。( 2)课外的“人文教育”在一些重点中学中已得到开发。余姚市、义乌市依托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很

15、大的成功,杭州市萧山九中基于浓郁的地域文化的课程开发,更多的关注学校外部的可用资源,如根据学校地处沙地,在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生成性过程中,沙地文化的校本课程既成了社区资源,又成了教育资源;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深入了学校文化底蕴。华南师大附中基于学校办学取向的课程开发,在全国颇有影响。综上所述,利于中学生学习生活地域的人文教育资源的发掘为载体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他们人文素养,而且把他们作为一个学科的校-6-校本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与学生人文培养的研究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我们借鉴于国内外人文教育研究的间接经验,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第三部分实践与探索我们的课题组在整整一年中,广泛发动语文教研组、文综教研组、艺术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开展以发掘人文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人文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拓宽了人文教育的渠道,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