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3592933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医学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正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突出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实现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和以后职业发展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可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后期临床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

2、1.目前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1基础医学实践教学设置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多以教研室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横向联系,部分内容相互重复,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忽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感觉基础医学实验课枯燥、乏味、无用,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又浪费了有限的基础医学教学课时。基础医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双师”素质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多种实验操作技能。因此,要想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深刻领会专业内涵,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业务培训、相关学术会议等,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教学中,将能力本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2.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可针对课程特点、实验内容等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情况。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及理论知识笔试,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实验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确保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李亚磊,肖娟,杨红梅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