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587753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一九八七年五月三十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说 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是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有关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策第三条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是国家计量局对计量法具体应用的正式解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精确可靠,有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1.条是对计量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2.定计量法,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健全计量法制。 3.“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是要着重解决关系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

2、一和全国量值的精确可靠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也许影响生产建设和社会经济秩序,导致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计 量问题。这是计量立法的基本点。 4.“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精确可靠”,其最后目的是为了有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有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体现了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和量值的精确可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计量保证,体现了计量工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本。 6.“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制定计量法,加强工业计量和民生计量工作的法制监督,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关

3、系着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原则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1.本条是对计量法调节范畴的规定,涉及合用的地区和调节对象。 2.合用的地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3.调节对象,即机关、团队、部队、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在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原则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等方面所发生的多种法律关系。本法有关条款还规定了调节使用计量单位,实行计量监督等方面发生的多种法律关系 。 4.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原则物质,

4、涉及计量基准器具、计量原则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 5.计量基准器具即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简称计量基准,是指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根据的计量器具。 6.计量原则器具,简称计量原则,是指精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于检定其她计量原则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7.计量检定是指为评估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拟定其与否合格所进行的所有工作。 第三条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她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发布。 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废除的措施由国务院制定。 1.本条是对国内采用计量单位制度的规

5、定。 2.国内采用的是国际单位制。 3.国内容许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由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构成。 4.“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发布”。国务院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发布的有关在国内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对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已作了规定。 5.“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废除的措施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日批准的全面履行国内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对废除的环节、年限和如何区别不同状况等,已作了规定。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

6、计量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1.本条是对国内计量监督管理体制、计量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监督管理职能的规定。 2.国内是按行政区划实行计量监督管理的,全国计量工作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由本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计量监督管理机构。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除了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以外,还要监督本行政区内的机关、团队、部队、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人遵守与执行计量法律、法规。 5.“县级以上”含县级。 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计量原则器具和计量检定 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多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

7、一全国量值的最高根据。 1.本条是对计量基准的建立及计量基准法律地位的规定。 2.计量基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根据”,是指全国的各级计量原则和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都要溯源于计量基准。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是指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实际状况和各方面的条件统一规划、组织建立。组织建立的原则:属于基本的、通用的、为各行各业服务的计量基准,建在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属于专业性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者工作条件规定特殊的计量基准,可授权其她部门建在有关技术机构。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

8、核合格后使用。 1.本条是对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器具的建立及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器具法律地位的规定。 2.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器具”简称社会公用计量原则,是指通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根据,在社会上实行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原则。 3.建立社会公用计量原则,由本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决定,不需经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批。但建立之后,必须经考核合格才干使用。 4.本条有关须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的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在具体应用时,是指各地区最高级别的社会公用计量原则。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

9、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原则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原则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1.本条是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建立计量原则以及这些计量原则法律地位的 规定。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计量原则,在本部门内部使用,作为统一本部门量值的根据。 3.“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是指社会公用计量原则不能适应某部门专业特点的特殊需要。 4.建立本部门的各项最高计量原则,须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才干在本部门内开展检定。“主持考核”是指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有关技术机构进行的考核。

10、 第八条公司、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原则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原则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1.本条是对公司、事业单位建立计量原则以及这些计量原则法律地位的规定。 2.公司、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科研、经营管理需要建立的计量原则,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作为统一本单位量值的根据。 3.建立本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原则,须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才干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检定。 4.本条有关须“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的规定,在具体应用时,是指须经与公司、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但乡镇公司应由 本地县级人民政府计

11、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原则器具,部门和公司、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原则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 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政府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措施,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她计量原则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她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1.本条是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管理的规定。 2.社会公用计量原则,部门和公司、事业单位使用的最

12、高计量原则,为强制检定的计量 原则。 强制检定的计量原则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3.强制检定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 量检定机构,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行的定点定期检定。检定周期由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 检定机构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状况拟定。 4.本条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的规定 ,在具体应用时,是指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原则,由主持考核该项计量原则的有关人民政府计 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由本地县(市)级 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

13、机构进行检定。本地不能检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 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5.“前款规定以外的其她计量原则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是指除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以外的其她依法管理的计量原则和工作计量器具,即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6.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己依法进行的定期检定,或者本单位不能检定的,送有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的其她计量检定机构进行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应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7.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是对计量器具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不按本条规定进行周期 检定的,都要负法律责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措施已由国务院发布,并

14、定于 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十条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1.本条是对计量检定所必须根据的技术规范的规定。 2.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指从计量基准到各级别的计量原则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程 序所作的技术规定,它由文字和框图构成,简称国家计量检定系统。 3.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

15、定条件、检定措施、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解决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涉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4.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在全国范畴内施行。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在本部门内施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制定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在本行政区内施行。 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须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1.本条是对实行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所应遵循的原则的规定,也就是对全国量值传递体制的规定。 2.“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足运用既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点。 3.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是指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第三章计量器具管理 第十二条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公司、事业单位,必须具有与所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获得制造计量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