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58537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教学设计[2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设计【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聚集重点难点】1

2、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教具学具的准备】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画面。2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二课时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老山界的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翻越老山界的困难重重,可是这些困难在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眼里是怎样看待的? 谁能用毛主席的诗词中的一句诗 来概括出来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山界一文,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用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自己认为景物描写最精彩的语段。2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老师设疑

3、,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3思考探究以下问题:(投影出示)课文写了上山、宿营、下山的场景,请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请说说课文中景物描写, 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红军的乐观表现在哪些地方?哪些词语运用的最恰当?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注意应抓住上山、宿营、下山的景物描写和表达的心情上来思考。4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得出答案。小结明确上面问题的答案:上山:“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宿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

4、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围得像一口井。”下山:“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言的壮语,畅快的心情表现出来,渲染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等5.引导学生背诵重要语段,要求学生背诵“半夜里突然醒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背诵完同桌交流。三、形成应用 巩固提高讨论1.“耳朵里有不可

5、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一段话中的“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是否矛盾?谈谈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提示对课文中的这段话可这样理解: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谈自己感受的时候要谈的真实,运用比喻要合情合理,语句要流畅。

6、讨论2.“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注意“像山泉在呜咽”一句有不少人认为“呜咽”的原意是低声哭泣,文中是修饰形容凄切的流水声。这种解释与通篇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悖。应解释成流水声若断若续,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这样使整个乐观主义的基调不至于失去一致。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感受细腻入微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气势。讨论3.“抢了一碗饭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抢”字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

7、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你是怎样看的,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四、课后小结 拓展延伸课后小结: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在红军的眼里,他们认为:“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这充分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特别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拓展延伸:1.模仿天地仿照“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请你发挥想像能力,按照

8、上面的例句做一组排比句式。注意想像要合理,比喻要贴切,语势要一致。像 ,像 ,像 ,像 。2.比较阅读阅读短文,讨论问题。再往前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从偶尔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

9、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轻柔,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胭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花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的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思考与解答比较阅读阅读后,思考: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和老山界里的“四个像” 的修辞

10、手法,有何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点评要从文章的景物描写入手,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明确:文章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3.写作训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留心进行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记录你自己所见所闻,模仿上文的写作手法,写一 篇描写景物的抒情短文。注意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观察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形象、细腻生动地描写出来。【语文资料采撷】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

11、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部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2明白晓畅 引人入胜-老山界的叙事特色作为一篇记叙文,老山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个记叙要素交代得非常明确,堪称典范。它不仅内容完整,眉目清晰,而且在叙事方面有许多特色,概括起来就是:明白晓畅,引人入胜。作者就像一位讲故事的老手,采用我国传统的叙事方式,把红军长征路上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讲述得有头有尾,波澜迭起,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老山界的叙事特色之所以如此显著,是因为作者行文时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善于安排结构。在记叙文中,要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叙

12、述清楚,就必须善于安排结构。老山界是侧重于写事的记叙文,它要写的翻山经过,头绪比较单纯,并且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时间地点的推移是一致的。因此作者把“事”作为记叙的线索,顺着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安排结构。显然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顺叙法”,既适合这篇文章的内容,也符合我国叙事的传统,作者易于掌握,读者也喜闻乐见。二是善于激起波澜。用顺序的方法叙事,最忌平淡呆板。老山界的叙事,做到了有抑有扬,忽虚忽实,又张又弛,且开且合,因而全文波澜迭起,妙趣横生,令人越读越有兴味。三是善于进行表达。老山界的叙事能够做到明白晓畅、引人入胜,除了上述两点外,还同作者表达有密切关系。这篇叙事文在运用语言方面十分出色。它通篇都

13、是朴素的口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爽悦耳,真正做到了博采口语、明白如话。例如,“满天都是星光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些语言不仅质朴自然,而且富有诗意,造成一种美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老山界在文字表达上非常讲究文采,既博采了口语,使文字如行云流水,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来叙述故事和烘托气氛。请看“山腰露宿”那一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有睡着了”。这一段文字并不长,却兼用了明喻、警策、对偶、博喻、排比五种修辞格。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格,这段文字充满诗情画意,在全篇中最为精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文中其他段落还用了拟人、抑扬等修辞方法。 摘自语文教学1980年第4期【课时目标检测

14、】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依次在下面的横线上订正。寒气逼人 围追堵结 苛捐杂税 辍着宝石悬崖峭壁 疲惫不甚 山泉鸣咽 波涛澎湃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1)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 。3作者为什么开头就点出了“30里高”? 。4中写到“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现作者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B卷1结-截 辍-缀 甚-堪 鸣-呜 2(1)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点出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2)“之字形“,表明老山界的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连到天上“显示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3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4用一种赞赏的口吻,表现了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反映红军杂艰难征程中昂扬奋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