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58079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4、《古诗两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宁县第三小学“三案定教式”集体备课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个性化修改或建议教学目标:.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初读感知学习古诗识记生字背诵古诗拓展延伸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赠刘景文,识记生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两

2、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初读感知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学习赠刘景文 释题 揭示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赠刘景文赠:赠送。题目之意:赠送刘景文。 简介诗人:(见附录) 感知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荷花。已:已经。无:没有。擎雨盖:指荷叶。菊:菊花。残: 犹:还。傲霜枝:指开

3、败了菊花的花枝。诗句之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霜是北方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君:你,指刘景文。须:须要,一定要。诗句之意: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品味感悟 “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什么季节的特征?(秋末)哪行诗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第四行) 第二行赞颂了菊花残枝的什么气概?(傲霜凌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深秋美景的赞美之情。) 诵读诗句

4、学生自由练读。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诵读展示。 四、识记生字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诵读,学习山行,识记生字,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复习诵读 二、学习山行 导语 师:晚唐时期的一个深秋的傍晚,著名作家杜牧坐在由黄牛拉着的木轮车上在山中行走,他望着脚下弯弯曲曲向山里伸展的石头铺成的小路和山上已枯黄的草木,感到一丝凉意。他举目远眺,在山上飘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见有住人的房子,再看看漫山遍野的枫叶,在晚霞映衬下显得更红了。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秋色图啊!诗人哪还有心事驱车赶路呢?因此,他索性停下车来仔

5、细观赏,吟出了这首小诗山行。 释题 揭示题目 山行行:行走。题目之意:在山中行走。 简介诗人:(见附录) 感知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山很幽深。上;山很高。远上:向远处伸展。寒山:深秋季节的山。(因深秋季节,天气寒冷,山上的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石径:石头小路。斜:曲折不直。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诗句之意: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上伸展。在山上飘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有住人的房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因为。爱:喜爱,留恋。晚:傍晚(也可理解为晚秋)红于:比还红。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二月花:春天的花。诗

6、句之意:诗人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品味感悟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秋天;因为枫叶秋天才红,诗中提到枫林的叶子比春天的花还要红,所以是秋季。) 诗中写了哪些景色?(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前两句讲远望,后两句讲近看。) 三、四行间是什么关系?(讲停车的原因。)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诵读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诵读展示。 三、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学生

7、认读。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四、练习与拓展 练习: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附:资料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写秋天的古诗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灞上秋居(马戴:唐代诗人)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灞:灞河,在陕西。)教学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