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57975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归去来兮辞并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 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2、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辞”的特点。、朗读课文。、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二、作者简介: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

3、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 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 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

4、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崇尚自然。 三、课文解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兮是语气词。 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四、

5、相关知识简介: .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

6、,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

7、、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五、朗读 :、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提示: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 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 惆怅-chu chng 飏yng 眄min 岫xi 翳y 皋-go 棹zho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

8、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畴”“舟”“丘”“流” “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学生集体齐读。 六、学习序文: 、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 ()古今异义 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

9、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特殊句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 遂见用于小邑(见,被)被动句 、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七、学习第一段: 、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 特殊

10、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古今异义 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内容分析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

11、”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

12、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结合解析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尝试背诵。 八、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习题一第小题。 、熟读文章第二四段,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 学习文章第二四段。、分析文体特点。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指定学生朗读第二段。 、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古今异义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词类活用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固定句式 乃瞻衡宇,载欣

13、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 、内容分析: ()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本段是按什么

14、顺序写作的? 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 、学生集体齐读此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 、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词类活用 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特殊句式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内容分析: ()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