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56787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 浅谈通城丧葬音乐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发展到现在已是非常丰富且极具强大的社会功能。本文从通城丧葬音乐文化入手,比较细致地呈现了通城丧葬仪式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也相当于为通城的丧葬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作了纪录和整理。通城;丧葬;音乐;文化通城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其文化受三省文化熏陶,影响深远。其中丧葬音乐文化也随着其他地方音乐、戏曲、舞蹈文化的丰富而日渐完善。通城丧葬音乐仪式首先来源于道教,传统的道教音乐、斋醮仪式仅在民间的丧葬道场仪式上才能看到。通城最常见的丧葬礼仪队一般由一个小型的乐队组成。其中最常用的乐器是唢呐、大鼓、铜锣、钹等。因唢呐音

2、色清丽优美,热烈喧闹,穿透力极强,是最能带动气氛超度亡人的乐器之一,一般小型的仪式队有两支,可酌情增加数量。铜锣、鼓和钹也是丧葬仪式队必不可少的打击乐,配合唢呐或者其他器乐,不时穿插其中,起着烘托气氛和稳定节奏的作用。丧葬仪式队中最核心的人物是“道士”,“道士”一般都接受过道教专业人士的传授,需要经过两三年的言传身教才能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道士。首先他得具有演员的天赋,通常其声泪俱下的表演,使全场为之动容,达到人神共泣的效果,在整场丧葬仪式中还会颂经文,会唱段,甚至会一些可以算是特技的表演。举行一场丧葬仪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一、唱“夜歌”通常在通城有人过世后,亡人所在的街道或村委会立即组成

3、丧葬活动小组,区域所在居民任由调派。为首的人称为“厘头”,由他部署整个丧葬活动的日程,由他主持请来“夜歌”者。唱夜歌是整个丧葬仪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丧葬仪式乐队没请进来之前,有的是因为丧葬仪式乐队本来还在进行上一场丧葬仪式不能及时赶来。在这个环节上有专门唱夜歌的人来唱“夜歌”,相当于丧葬仪式的“前奏”。唱夜歌的人一般是两人,没有其他乐器伴奏,只有一鼓点缀其中。鼓是唱夜歌这个环节的重要乐器。素有“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的说法。夜歌一般都唱些薛仁贵、七仙女、董永,还有其他舍不得亡人离去的以缅怀亡人公德的歌曲。这个环节如果没有夜歌人员的参与,灵堂就会显得阴森冷静,夜歌相当于起了守灵

4、的作用。二、“打响”接下来就是丧葬仪式的重要环节“打响”。“打响”就是丧葬仪式队真正请进门所要做的多项活动的总称。随着丧葬文化的发展变迁,“打响”的环节也更加丰富充实。先由道士诵经,整个诵经过程由以上乐器组成的乐队进行伴奏,诵经旨在为亡人超度,去罪解过,让亡人无罪升入天堂。接下来就是由道士主持端着祭品,带领披麻戴孝的亲人去水井边告别水神,伴着锣鼓鞭炮声,烧掉写有告别水神文字的表纸。接下来告别住在亡人临近的亲朋,叫作“撒亲”,就是一一作别的意思。一般在亡人过世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就是“扮掺”(也是解过消灾方面经文),一共六个“掺本”,每天白天三本“掺”,分两个白天进行。第二天三本“掺”之后,晚上将举

5、行打响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之一,叫作“接亡”。“接亡”场面特别宏大,其意图是接亡人的魂魄回家。分别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搭上高台,预示着四个天堂门,道士带领戴孝的亲人每个天门都作一场法事,哭寻亲人魂魄在哪。四个天门拜祭完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很多和尚包裹严实接受其他观众的鞭炮轰炸,意义应该是驱逐野鬼别来捣乱。这个环节算是娱乐观众的一个环节,叫作“炸和尚”。通常这个环节是观众参与最开心的一个环节了。接着就是“玩火灯”,由专门的和尚制作一个巨大的由布条和稻草捆绑稍打湿再浇上柴油点燃的火把,这个火把的重量一般是这个和尚能驾驭的极限,可以说是一个巨无霸火把。这个火把在和尚的手上被灵活把玩,左右流转,上下翻飞,

6、不亚于高难度杂技节目。围观的人群不停发出喝彩声。和尚一直变换各种方式和手段把这个巨大的火把玩到一直燃烧殆尽才停下来。所有的一切法事都作好后,最后就是接亡人灵魂回家了。由道士在前面念颂特定的经文,戴孝的亲人分两排举着灯盏或蜡烛抬着几十米长的白布,白布上放着纸钱,像一条白色的长龙缓缓移动,把亡人的灵魂小心翼翼地接回家,整个过程都在以上乐器的伴奏下完成。打响的第二天也是一个重要的法事日子,把三本“掺”念诵完毕,就是告别灶神的仪式。接下来一个重要的仪式是“解结”,就是解掉过节的意思。由道士用红绳打成外人觉得很难的活结,在震撼的锣鼓和唢呐声中进行,气氛感人。解结后的那根红带子一般都会作为贵重的物品留给自

7、家续香火的孙辈。晚上又会有一个重大的仪式叫作“坐夜”,这一般是亡人在家停放的最后一个晚上。“坐夜”这个环节,也是极具亮点的一个环节,由道士制作一个装有面粉团和燃料的盘子,点燃之后,在激越乐声和锣鼓声中,由道士活灵活现地玩转火盘,由头顶转至胯下,再云手上下。线条优美,火盘在道士快速的流转和变换下,犹如生长于手腕的一朵银白色的花,道士的身体柔软度一点都不比专业舞蹈演员逊色。“坐夜”也是极具看点的一个“打响”环节。最后,这天夜晚,所有的亲人都在道士的念白下,随同道士围着亡人转圈,偶有跪拜,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天明,“坐夜”才算结束。三、“封天”打响活动进行完毕,已经是第二天清晨。此时一般都由道士选择一个最好的时刻送亡人进入棺木,亲人们把自己的衣服随同塞进棺木,预示塞得越多,后代人越发达。随之盖棺封好。这个环节叫作“封天”。四、“送葬”最后是每个亲人请饭(端着饭菜)跟亡人一一拜别,之后由八个精壮男人抬着棺木,一路鞭炮锣鼓唢呐,在亲人的痛哭声中送进墓穴。亲人在墓前不能久留,随着鼓乐队立即返回。回家后脱去披麻戴孝的衣物再做些收尾的法事。整个丧葬仪式就算完毕。这就是通城丧葬音乐文化中的一个比较普通简短的丧葬仪式的呈现,这种仪式还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融入地方特色而稍有不同。总之,随着其他各种文化的兴起和丰富,通城丧葬音乐文化也正成为一朵奇葩,在尽情绽放。关于通城丧葬的音乐文化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