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563526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 党的权力来源于党员,只有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保障党内民主的真正实行,对权力实行有效制约,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党员主主体地位有其理论依据;对党内民主必须有科学的理解;创新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和思路,改变普通党员监督无权的局面,必须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以科学的态度改革党内民主制度,进行制度创新。 “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把“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放到了与“坚持民主集中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这

2、在党的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稳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不但丰富和深化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科学论断的内涵,更为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明确了根本原那么和努力方向:只有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才能确保党内民主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党内和谐。 一、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问题,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加以肯定,这是党的建设中十分重大的理论

3、和实践问题。在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上,从创立开始就非常重视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虽然共产党的创始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问题,但从不同的角度对发挥党员作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这些阐述是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这为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奠定了根底。列宁在党内民主的实践中,使得党内民主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为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确立了民主建党原那么。恩格斯曾就共产主义同盟组织非常明确地说:“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一切都按这样的民主进

4、行列宁也曾明确指出:“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那么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 第二是强调党员一律平等思想。在x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马克思、恩格斯为之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章程的根本精神,是将党内的生活制度、组织制度完全建立在民主的根底上。特别强调在党内党员一律平等,这个思想是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前提和条件,党员不平等就谈不上党员主体地位确实立。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都无权要求别人对自己采取与众不同的温顺态度。为此,他主张党的领导人要认真听取和蔼于采纳群众的不同

5、意见,不要热衷于强制手段。他认为,在党内没有上下级党员之分,所有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晚年,特别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迷信。他在x年9月写的?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明确提出在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当兵做起,必须自愿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x“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作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党内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接受监督,党的组织必须对每一个成员进行监督,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不能享有任何特权。 第三是确定了党内的选举制度。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建议党的各

6、级领导机构,从基层到中央,都必须自下而上地选举产生,而且可以随时罢免;代表大会是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全党的一切重大问题;中央委员会是全党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有义务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这些民主制的根本点,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底。通过党内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员作用的很好发挥。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必须通过制度来标准。而选举制度是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重要途径。 第四是提出了保障的实践形式。x年4月恩格斯给考茨基的信中明确地说:“在一个大党内不能继续存在严格的宗派纪律。次年9月的信中又强调:“拥有几百万人的党,其纪律同只有几百人的小宗派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建议党“应当坚持每年召开

7、一次党代表大会,“让全党哪怕一年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时机,一般说来也是重要的。恩格斯的这个主张涉及到一个极有价值的思想,即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及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问题。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实践就是很好的探索。实践证明,党员的主体意志可以通过党代表大会这种制度形式得到体现。 第五是确立党员作用发挥的组织载体。列宁强调,党是有组织的整体,党不是单个的简单相加,是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列宁特别提出党员必须参加一个组织。这提出了党员需要通过组织发挥作用的问题。毫无疑问,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在组织内的主体作用,组织是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也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这个思想在实质上是明确了党

8、员主体作用的定位问题。离开了党的组织,党员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第六是规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党内组织原那么。列宁强调在党内生活中应该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那么。列宁认为,党内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发扬党内民主来实现思想的统一。为此,他指出:“没有少数服从多数,就不可能有稍微称得上工人党的党。并强调在党的各级组织内部同样需要少数服从多数。要确立和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这个原那么。 第七是强调党员必须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明确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假设是只强调党员的义务,而无视权利的体现,是不可能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列宁也就履行义务问题指出

9、:“应当学会不仅要求普通党员,而且要求上层人物履行党员的义务。党员义务是一种党员在党内责任的体现,只有明确党员的义务,党员的主体性作用才有明确的指向。同时,党员的权利的体现,也才能真正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权利与义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第八是提出党员要直接参与的思想。列宁指出,“党内的一切事务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并且,党的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还强调:“应该努力做到对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最广泛的讨论,应该要求全体党员以十分自觉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些决定。党员只有直接而广泛地参与党内的事务,党员的主

10、体作用才能很好发挥。 二、必须正确理解“党员主体地位的含义。 “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党员主体地位,简言之,就是党员在党内的“主人翁地位。它实际上包含“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方面的含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所谓“权利主体,即党员是党内行使各项权利的主体。党员在党内拥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言论自由权、表决建议权、批评监督权、选举和被选举权、申辩申诉权、讯息知情权、求助和控诉权等。所谓“义务主体,即党员是党内履行各项义务的主体。党员的权利和党员的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党章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落实。 只有坚持

11、了“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目标。如果仅仅强调党员的“权利主体地位,片面地提倡党员的权利或权力,那么党就会变成一片散沙。反之,单单强调党员的“义务主体地位,单纯地以“工具规那么要求党员,那么党就失去了现代政党的根本特色,就会削弱自己的阶级根底和社会根底。因此,我们必须从两者统一的前提下把握“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 三、党内民主是作为组织原那么的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根底和政治前提,民主集中制实行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在于能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而党内民主的发挥那么取决于党员主体地位发挥。 第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民主推动力的强弱;民主推动力的强弱那么取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

12、发挥程度。俞可平先生认为民主就象驼骡,它需要动力。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应从培育民主的推动力入手,党内民主只有建立在党员以党的主体身份,通过各种意见的交流、协调、平衡而形成共识的根底上,党才能充满活力,党内民主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但当前由于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党员因参与党内事务不够,党员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民主的推动力不足,在组织满足不了他们的一些要求时,通常会对组织表现出离心离德的倾向。同时在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掌握利益分配权的格局下,党员维护民主权利、监督领导者,常常有自身利益安全的考虑,因此在维护个体利益和要求民主难以兼顾的取舍中,不得不偏向前者。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得不到体现。在党组织方面,目前

13、没有在民主条件下掌控局面、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尚离不开传统的权力后盾,因此有强烈的集权情结。同时也不排除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抱有发展民主会削弱他们权力的和触动他们利益的考虑,对于普通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发挥,采取阻挠的态度。上级党组织方面,担忧局面混乱,增加掌控难度,内心深处存有“发展民主是自找麻烦的心理障碍,对于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扩大党内民主的尝试也因担忧缺乏党内法规依据或不被上级认可而不愿冒这个风险。同时也有和下级党组织负责人相似的维护自已权力和利益的考虑。上述原因导致党员主体意识缺失,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民主所必有须的推动力不足,造成党员对民主的漠然态度,党内民主得不到应有体现。 第二、解决

14、党员主体地位发挥的途径和思路。 1.加强对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为使广阔党员群众有自觉的党员主体意识,这不仅需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员主体机制,也需要党员自身的努力。主体自身的认同、欲望、追求、能力、知识水平、个性修养等,往往对主体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在党员中深入细致地开展党员主体地位的教育活动,使党员认识到党员主体地位在新的形势下的重要意义,把握党员主体地位的准确含义,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要改变各级党校只重视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传统做法,加强对普通党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老党员进行民主意识教育,改变普通党员无原那么的服从上

15、级的错误思想。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固然和党组织领导者的个人作风以及民主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但民主也是党内各方力量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结果,如果党员对民主采取消极态度,专制也就自然产生。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如何正确开展党员斗争、积极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培训。使党员认识到: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争取民主,不但是党员的权利同时也是党员的义务。其次,将党员主体地位意识的培养与党员的生产、工作、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与党员合法合理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与党员在党内的政治权利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党员的主体观念。再次,增强党员义务主体意识的严肃性,对那些党员主体意识尤其是义务主体意识一直淡薄的党员,应该加强多种形

16、式的教育和必要的组织处理。 2.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底,加强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克服党员民主权利虚泛化倾向。十七报告指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要确保党员主体地位,当前特别要落实以下几点: 1在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