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355787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发布单位】北京市【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3-0912【生效日期】2003-09-12【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实现可持续控制,特制定本预案。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总结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以构建预防为主

2、、防治结合的非典型肺炎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保证今冬明春不出现反复为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属地负责

3、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负总责.市政府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 4。分级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非典型肺炎疫情分为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5。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6.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非典型肺炎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速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制,加强临

4、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疫情分级 1.病例确认 本市首例病例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原学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确认。 2.疫情分级 以本市出现首例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志,北京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依据非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市民群众落实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区县卫生局是辖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非典型肺炎日常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第三部分日常工作措施 一、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负责非典型肺炎的监测、预警

5、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非典型肺炎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市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分析,并做出预警。 (二)监测网络及监测哨点 建立非典型肺炎疫病情监测网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和区县CDC、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构成。 确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为非典型肺炎疫病情监测哨点医院.在66家医院设立发烧门诊,市和区县CDC向发烧门诊派出流调联系人,对发现的可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1.疫情监测与报告 设立发烧门诊的医院对有发热症状的病例、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日上午

6、10时前将前日早8时到当日早8时的监测信息汇总后填写发热门诊每日病情报告表上报市CDC,同时报本辖区CDC。 监测哨点医院发现非典型肺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病情报告卡,输入疫病情信息报告系统,直接上报市CDC,同时报本辖区CDC。 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非典型肺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病情报告卡,报告所在区县CDC,由所在区县CDC在2小时内将疫情信息输入疫病情信息报告系统,上报市CDC。 出入境检验检疫、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对进京人员进行发热症状的监测工作,发现有非典型肺炎可疑症状的病人时,应立即送系统指定医院发烧门诊

7、,由指定医院按照有关规定上报信息. 2.病情监测与报告 各非典型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负责对诊治的非典型肺炎病例病情信息进行监测,每日10时前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日报表,输入疫病情信息报告系统,直接上报市CDC。 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的转归、订正信息应在6小时内按照上述报告程序上报。 3。流调监测与报告 市和区县CDC接到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br市卫生局和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政务专网、医保网等网络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CDC、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首都

8、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整合首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首都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北京地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加强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建立现代化决策指挥网络,实现决策和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预防控制 (一)日常防控 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下一步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见(京办发200330号)和卫生部关于2003-2004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日常防控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落实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健全院感管理组织,规范操

9、作规程,明确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控制院内感染。各级综合医院在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采取既方便病人、又有效排查的办法和措施,做好发热病人的接诊、分诊工作,合理引导、分流就诊的发热病人到指定诊疗场所. 区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建立与驻区单位之间的防治工作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将发热排查机制纳入日常工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居民、村民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校园管理,对教室、午休室、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校(园、所)内外环境卫生。校(园、所)医院(医务室)承担对学生、儿童及教职工的发热排查工作,确定责

10、任人,落实晨检制度,对体温异常(体温达到或超过37.5)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联系120急救中心并使用专用车辆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 建筑工地实行规范管理,改善民工居住条件,取消大通铺。对所有新招用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制度,取得健康凭证后方可办理务工手续。定期对出租房屋、地下空间进行检查整治,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对用于居住的地下空间,个人居住面积不得少于3平方米,每间不得超过10人。 各类商业、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定期对电梯间、公用电话间等公共设施和用具进行消毒. (二)境外或外埠暴发或流行时的防控措施 当与我国有固定交育技术指导)职能,重点开展预防、保健及健康教

11、育工作。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督促居民、村民搞好卫生防疫。卫生行政部门与宣传文化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有关宣传教育活动. 市、区(县)精神文明办和爱卫会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搞好环境卫生.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督导检查 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派出督查组,对辖区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卫生专业执法部门加强日常非典型肺炎防疫和卫生执法监督。 三、医疗救治 (一)门诊筛查与诊断 各医院门(急)诊建立发烧病人筛查制度,提前分流发烧病人。对有

12、发热症状的病人及时引导到隔离区,由年资较高、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接诊,并实行会诊制度和定时随访与排查制度,提高对发烧病人的诊断水平,确保将普通感冒、流感引起发烧的病人与非典型肺炎病毒引起发烧的病人实行分诊治疗。 严格掌握临床诊断标准。结合实验室检查,采取抗原、抗体检测等辅助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并由三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会诊签字后方能有效. (二)发烧门诊 发烧门诊设立在专门区域,就诊流程完全独立.设立留观室,对可疑发烧病人送指定医院观察病房。完善发烧门诊内部规范和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三)急救转运 市、区(县)120急救中心配置专门车辆分别用于运送非典型肺炎

13、诊断患者和疑似患者。全市120急救资源实行区域联动,统一调配.转运工作按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病人救护车统一调度工作的通知(联合工作小组办公室文件20033号)进行. (四)定点医院与对口支援体制 1.确定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胸科医院、小汤山医院为集中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2。疫情发生时,按预警级别启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启用相应数量病床,分别收治临床诊断及疑似患者。确定地坛医院备用病床数为200张,其中ICU床位数6张;佑安医院备用病床数为180张,其中ICU床位数6张;胸科医院备用病床数为360张,其中ICU床位数6张;小汤山医院备用病床数为800张,其中ICU床位数4

14、张. 3。继续保留对口包干支援体制。地坛医院由北大人民医院、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研究所和东直门中医院支援:佑安医院由朝阳医院、协和医院和广安门中医院支援;胸科医院由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北京中医院支援;小汤山医院由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支援。 4。定点医院与支援医院成立由主要领导参加的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交流与沟通.做好设备维护、队伍培训和人员编队,确保定点医院被启用并需调用医疗力量时,支援医院能够迅速组织医护力量进入受援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5.确定302医院为部队系统定点医院,负责收治本系统临床诊断及疑似患者;铁路、民航部门确定相应定点医院,负责收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