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55465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航空航天项目背景分析航空航天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两部分,其中航空领域主要为航空新材料研发生产、专用无人机制造、航空保障装备、无人机货运试点示范等通用航空装备产业;航天领域主要为打造航天特种传感器、航天特种仪器、航天特种材料、商业航天和卫星应用。(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山西省的航空航天产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全省有6个支线机场、3个航校基地通用机场和若干直升机起降点,7个运输机场都具备开展通用航空业务的基础设施及业务能力。航空航天原材料方面,高性能T800H碳纤维已实现产业化,成为国家航天航空碳纤维主力供应商。航空制造方面,一批航空制造企业在研制航空仪表及相关传感器、野外隐身防

2、护装置、无人机、保障装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航天测试方面,模块化系列黑匣子、动态测试传感器在国家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布局,主动参与国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研发生产、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点工程。航空领域重点完善零部件生产一飞行器制造一飞机运维一拆补回收产业链,以航空新材料、自动化机舱、特种传感器研发生产、飞机运维一拆解回收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碳纤维、新型镀铝合金、钛铝合金以及微晶格锲磷合金、纳米陶瓷镁合金、铝镁铳合金等材料,大气数据装备、座舱显示系统、特种传感器等航空机载装备,推动各型特色

3、无人机产品研制,推动通航机场建设,强化通航教育发展,打造一流通用航空展会品牌,加快推动形成研发制造应用、航空保障、通航专业教育、会展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生态体系。航天领域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布局,开发卫星运行轨迹监测技术,加强在维护和升级卫星等方面的产业;着力构建航天特种传感测试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方面的测试体系与能力。十四五期间,建设4个以上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未来15年,我省通用航空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梯队,航空材料成为国际航空产业的重要支撑。未来30年,我省成为航空航天装备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路

4、径1、积极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布局着力打通以研发、配件、维修为主要细分领域的制造链条和以物流、金融、培训为主要细分领域的服务链条,构建以产业生态为优势的航空航天产业竞争力。围绕山西通用航空示范省建设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依托山西省航空运输市场和航空网络体系,紧跟国内大飞机研制及配套过程,加快形成省内商用及通用航空器及相关机载设备和保障装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加快融入国家深空探测产业布局,积极参与月球、火星、木星探测活动。2、加快打造航空航天研发高地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在山西省落地,大力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我省布局航空航天及卫星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5、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强化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技术发展基础,发挥山西省新材料及企业优势,以点带面形成突破。3、加速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弯道超车试点和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硬件设施和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的研发和构建,着力提升飞行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积极融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研发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布局,加强深空探测能力,带动山西省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

6、,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和开发,大量企业转向民品生产,社会产品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同时,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会经济环境也出现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明,要求也更为苛刻。这种形势迫使企业改变以卖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向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感觉和反应”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其选定的目标

7、,市场创造、交付和传播顾客价值,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称为市场导向企业。其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市场营销观念相信,得到顾客的关注和顾客价值才是企业获利之道,因此必须将旧观念下企业“由内向外”的思维逻辑转向“由外向内”。它要求企业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营销管理重心放在首先发现和了解“外部”的目标顾客需要,然后再协调企业活动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决定其生产、经营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的条件,选择目标市场,组织生产经营。其产品设计、生产、定价、分销和促销活动,都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

8、点。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意见,据以改进自己的营销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总之,市场营销观念根据“消费者主权论”,相信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的主权不在于生产者,也不在于政府,而在于消费者,因而将过去“一切从企业出发”的旧观念,转变为“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新观念,即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满足消费者需要来进行。市场营销观念有四个主要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与推销观念从厂商出发,以现有产品为中心,通过大量推销和促销来获取利润不同,市场营销观念是从选定的市场出发,通过整体营销活动,实现顾客需求的满足和满意,来获取利润、提高盈利率。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培育国家实验室和

9、大科学装置进一步聚焦我省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完善稳定支持机制,推动煤转化、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不锈钢材料及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省特色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引进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建设分支机构。参照国家建设首期国家实验室的做法,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山西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建设,积极吸引中国科学院、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晋建设大科学装置,争取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孵化更多前沿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10、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的研究和发展需求,加快谋划顶天立地的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持续推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顶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培育,集中力量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创新策源地。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向各未来产业主体开放共享。争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山西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未来产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或将承担国家重大平台的建设任务及重大项目放在山西实施,力争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3、培育技术创新联合体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引导相关高校、科

11、研院所、骨干企业搭建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率先实现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依托产业技术联合体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联合创新活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联合体内配套中小企业共同推进研发一批对我省未来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重点关键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发展形势(一)未来产业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布局,美国、日本

12、、德国等国家已经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产业发展,加大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技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投资研发。全球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企业紧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加快实施技术、产业、战略三位一体和软硬融合发展。未来产业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二)未来产业孕育国内发展新机遇从国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国内众多省市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

13、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沈阳等地都已立足自身基础,强化前瞻布局,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工业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引领性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三)未来产业构筑山西转型新动能从省内看,山西先后建成了一批国内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创新成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未来产业发展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培育转型新动能,走出转型新路径,奠定发展新优势,着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四、发展目标立足省情,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锚定15年一30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

14、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十四五夯实基础、15年形成体系、30年全面发展的目标。1、十四五夯实基础到2025年,山西成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的先行区。未来产业初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大湾区分工协同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当中,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1)规模总量快速提升到2025年,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力争打造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未来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国家未来产业链条当中。(2)头部企业持续壮大到2025年,力争培

15、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企业1个、超百亿的企业3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国家级试点示范30户、高新技术企业IOoO户。培育一批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在细分领域占据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头部企业。(3)创新生态加速构建到2025年,各高校设置的未来产业相关学科达到20个,建成未来产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6个,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一实验室创新一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点龙头产品。(4)集聚发展日见成效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未来产业集群或集聚区达到3个,集群内企业占到未来产业企业

16、多数,建成信创、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地。(5)开发合作更加深化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接近8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2020年增长50%。一批国际国内未来产业顶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山西,融入双循环特别是融入国际未来产业效果显著,未来产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2、十五年形成体系到2035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未来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航天航空、海洋装备、新能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国内前茅,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国内主要市场,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初步具备国际引领作用。3、三十年全面发展到2050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未来产业构建起较成熟的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