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53547596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Chapter 39 -lactam antibiotics(-内酰胺类抗生素)2内酰胺类抗生素Contents for LearningSect.1 概述Sect.2 青霉素类Sect.3 头孢菌素类Sect.4 其它-内酰胺类Sect.5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3内酰胺类抗生素 Purpose and RequirementMaster:concept of antibiotics;effects,usage and adverse effects of penicillin G.Be familiar with:the commonness of-lac

2、tam antibiotics;basic features of othe penicillins and cephalosporins.Know:the feature of other-lactam antibiotics.English words: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内酰胺酶-lactamase;青霉素G penicillin G;阿莫西林 amoxicillin;头孢菌素类 cephalosporins4内酰胺类抗生素Sect.1 Introduction一、抗生素的概念一、抗生素的概念:(一一)定义定义:抗生素抗生素

3、是指由某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它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包括天然品和半合成品。(二二)分类分类:二、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特性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特性(一一)结构与分类结构与分类1.结构结构:均有-内酰胺环,为其抗菌所必须,也 是-内酰胺酶的作用靶点。Tab.Fig.5内酰胺类抗生素2.分类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它-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二二)抗菌作用机制抗菌作用机制 与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抑制菌壁粘肽合成 不同的-内酰胺类药物穿透不同细菌胞壁或外膜的能力不同;不同细菌胞膜上的PBPs数量、分子量、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同,因

4、而不同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Fig.6内酰胺类抗生素 特点特点:1.为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静止期。2.对人、畜毒性低:无细胞壁。(三三)耐药机理耐药机理1.产生产生-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类抗生素 产生“牵制机制”-内酰胺酶种类很多,不同的-内酰胺酶对不同的-内酰胺类抗生素破坏能力不同;不同的细菌可产生不同的-内酰胺酶。故不同细菌对不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2.改变改变PBPs结构:结构:或增加合成量或合成新的PBPs3.降低菌膜的通透性:降低菌膜的通透性:G-菌4.增强药物外排增强药物外排;5.减少自溶酶的产生减少自溶酶的产生Fig.7内酰胺类抗生素

5、Sect.2 drugs used usually一、青霉素类一、青霉素类(penicillins)结构与分类:结构与分类:基本结构基本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6-APA)分类分类:天然品:苄青霉素 耐酸类 耐酸耐酶类 半合成品:广谱类广谱、抗绿脓杆菌类主抗G-菌类8内酰胺类抗生素(一一)天然品天然品:苄青霉素:苄青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G G,penicillin G)理化性质理化性质为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较稳定,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极不稳定,遇酸、碱、重金属、热、酶均易破坏,在室温下24小时,其活性大部分丧失。9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吸收:口服无效(易破坏、吸

6、收少);肌注吸收快 而完全,Tmax0.5h。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4658%,主要广泛分布 于细胞外液(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 等),房水、脑脊液含量低,但有炎症时 可达有效浓度。消除:主以原形经肾排泄(肾小球滤过10%,肾 小管分泌90%),故尿中浓度高,t1/20.51.0h。丙磺舒可竞争抑制其排泄;为延长作用时间可使用长效制剂(普鲁卡 因青霉素或苄星青霉素)。10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用途作用、用途抗菌谱:抗菌谱:1)大多数球菌(G+、G-);2)G+杆菌;3)少数G-杆菌(流感、百日咳)4)放线菌;5)螺旋体耐药性:耐药性:除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脑膜 炎球菌易耐药外,一般不易耐药。

7、应用:应用:各种高敏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一般首选)。注意:注意:1)敏感金葡菌首选青霉素G;耐药金葡菌宜首选耐酶青霉素类。2)流脑时青霉素与磺胺嘧啶(SD)均可作首选药。11内酰胺类抗生素3)细菌性心内膜炎宜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4)G+杆菌感染宜用青霉素+相应抗毒素。5)作预防宜用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80万u qd.i.m.)或苄星青霉素(60万120万u 12次/月 i.m.)。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最常见 致敏原致敏原:青霉素或6-APA高分子聚合物、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蛋白)等。表现表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12内

8、酰胺类抗生素1)询问过敏史2)做皮试:末用过;已停用有三天以上;更换批号3)临用现配4)避免局部使用5)避免饥饿时注射6)留察0.5h7)备好抢救物品:0.1%肾上腺素、异丙嗪、糖皮质激素、氧气瓶、气管切开包等8)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抢救(首先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0.51mg)。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3内酰胺类抗生素2.局部刺激局部刺激(钾盐钾盐钠盐钠盐):疼痛、红肿、硬结;神经损害(周围神经炎、青霉素脑病)。3.赫氏反应: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雅司、鼠咬热、炭疽时出现的症状加剧现象。4.高钠或高钾血症:高钠或高钾血症:与大量用药、肾功不良有关。14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特点基本特

9、点:1)与青霉素交叉过敏,用前宜用青霉素做皮试。2)对革兰氏阳性菌疗效一般不及青霉素。3)分别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二二)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15内酰胺类抗生素特点特点:耐酸耐酸,口服有效,但血药浓度一般较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而抗菌力较弱。故不宜用于严重感染。常用药常用药:青霉素青霉素V(penicillin V,苯氧甲青霉素)非萘西林非萘西林(phenethicillin,苯氧乙青霉素)海巴明青霉素海巴明青霉素V(hydrabamine penicillin V)丙匹西林丙匹西林(propicillin,苯氧丙青霉素)1.1.耐酸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类16内酰胺类抗生素特点特点

10、:1)除甲氧西林外均耐酸,但食物可影响其吸收,故宜空腹服。2)抗菌谱同青霉素而抗菌力较弱。3)耐酶(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主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首选)。常用药常用药:苯唑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氟氯西林、甲氧西林林、甲氧西林(为第1个耐酶青霉素,对之耐药的金葡菌称为MRSA,对所有-内酰胺类均耐药)口服吸收:双氯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苯唑西 林抗菌力: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2.2.耐酶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17内酰胺类抗生素特点:特点:1)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2)广谱,虽对G+杆菌及多数球菌不及青霉素;但对肠球菌强于青霉素;对多数G-杆菌(尤其是伤

11、寒、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作用较强,对其它G-杆菌作用弱于氨基甙类及多粘菌素类,对多数厌氧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3)肝、胆汁、肾中浓度高。3.3.广谱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18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药物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阿莫西林amoxycillin匹氨西林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比口服高一倍,皮疹发生率较高。口服吸收较好,对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作用较强,易进入支气管分泌液。为氨苄西林的双酯,口服血、尿药浓较高,余同氨苄西林。常用药物常用药物19内酰胺类抗生素4.4.广谱、抗铜绿假单孢菌类广谱、抗铜绿假单孢菌类特点

12、特点:1)不耐酸、不耐酶)不耐酸、不耐酶。2)抗菌谱广)抗菌谱广(与前一类相仿),且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主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常用药常用药:Tab.20内酰胺类抗生素5.主抗主抗G-菌青霉素类菌青霉素类特点特点: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较稳定,对G-杆菌及球菌作用强(因其作用靶位是PBP2,故只产生抑菌作用);对G+菌作用弱,尿中药物浓度高,尤适于尿路感染。常用药:常用药:美西林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可口服。为美西林的双 酯化合物,在体内迅速水解为美西林而产 生作用。替莫西林替莫西林(temocillin):21内酰胺类抗生素

13、二、头孢菌素类二、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先锋霉素类)(一一)基本特点基本特点1)均为半合成品均为半合成品: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活性基团也是-内酰胺环。2)抗菌机理、特点同青霉素类抗菌机理、特点同青霉素类:也属繁殖期杀菌剂。3)对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内酰胺酶的稳定性青霉素类青霉素类:但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耐药。4)过敏反应较少过敏反应较少:但与青霉素类有5%10%的交叉。5)价昂价昂:一般不作首选药使用。(二二)常用品种常用品种Tab.22内酰胺类抗生素(三三)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吸收吸收:可口服者耐酸,口服吸收好;余需注射给药。分布分布:各组织均有分布,也可透过胎盘;其中第三代在

14、前列腺、房水、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浓度。消除消除:多数主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头孢哌酮及头孢曲松则主经肝、胆排泄;多数t1/2为0.52h,但头孢曲松可达8h。(四四)作用与用途作用与用途抗菌作用抗菌作用Tab.23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第一代: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的G+菌感染。第二代:对第一代耐药的细菌(G+及G-)感染第三代:厌氧菌及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等)第四代: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G+、G-、厌氧菌)感染。(五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过敏:头孢菌素类;组织分布广,在脑脊液中浓度高,主以原形经肾排泄。不良反应少。适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常

15、用药常用药: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替坦(cefotetan);头孢拉宗(cefbuperazone);头孢米诺(cefminox)27内酰胺类抗生素(三三)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特点特点:抗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相似,对-内酰胺酶极稳定;在脑脊液和痰液中浓度高,血药浓度维持较久。主用于较严重的感染。不良反应少(偶致出血)。常用药常用药:拉氧头孢拉氧头孢(latamoxef);氟氧头孢氟氧头孢(flomoxef)28内酰胺类抗生素(一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特点:本身抗菌谱广,但抗菌力弱;能抑制

16、多种能抑制多种-内酰胺酶内酰胺酶,从而保护其它-内酰胺类药物的活性。故常与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应用,以增强后者疗效。常用药常用药:克拉维酸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坦舒巴坦(sulbactan,青霉烷砜)他唑巴坦他唑巴坦(tazobactam,三三唑巴坦)常用含常用含-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四、四、-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Tab.Tab.30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大类常用抗生素,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内酰胺类。共性共性:1)抗菌机理为与PBPs结合,抑制菌壁粘肽合成,为繁殖期杀菌剂,对人畜毒性甚小。2)细菌耐药的主要机理是产生-内酰胺酶水解本类抗生素或产生牵制作用;改变PBPs结构;改变胞壁或外膜对药物的通透性;减少自溶酶的产生Summary31内酰胺类抗生素Questions1.-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些主要特点?2.青霉素G的抗菌谱如何?3.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措施有哪些?32内酰胺类抗生素Preparation Lessonsfor Next ClassCha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