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54640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月红《猜冬猜》教学设计、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东新区骨干教师示范课 课题 第三单元 欢歌声声 唱猜冬猜【课 程】小学音乐【教 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二期课改教材【年 级】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学唱歌曲猜冬猜【上课学校】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花园校区)【执教教师】浦东新区凌兆小学 钱月红【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的主教材猜冬猜是一首用上海方言演唱的上海川沙民歌,学生较为喜爱,歌曲中附点节奏较多,且歌词较为拗口,学生容易将二段歌词混淆、唱错。而整个单元的主题又为:欢歌声声,上海方言吟诵的主体诗,上海方言的弄堂游戏,路边童谣,皆在通过上海乡土音乐文化的再现,使学生喜爱这些似乎不被现代的孩子理解,知晓的老式弄堂、石库门房子隐约传来

2、的上海特有的音乐文化。那些叫卖声,那些童谣,就像被尘封的泛黄的老照片,定格在那个特定的音乐文化时代,等待着我们的音乐教师去再现,等待着我们的学生聆听,去体验。 执教者力求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体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我们常说,德育无痕,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更应该是踏雪无痕的,音乐课的本位是音乐。用音乐说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没有设计介绍相关的上海乡土文化背景,而是通过玩玩弄堂游戏,唱唱上海川沙民歌,听听路边童谣,使学生内化地体验,感受上海地区特有的与童谣相结合的音乐文化。“渗透”是本节课的关键和隐线。二、歌唱教学的过程情境化设计。针对猜冬

3、猜一课中的附点音符这个难点,我精心设计了“猜冬猜”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附点节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附点音符的感知,并熟练加以运用。歌曲的中间两句歌词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提问形式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想想自己玩游戏时的规则,然后再说说歌曲中的游戏规则,这样一来就很快记忆住了混淆的歌词部分。通常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歌唱教学完成后,学生往往不能边作动作进行形体表演,边唱好歌曲。我还通过设计歌唱游戏这一环节,运用 “大耳朵图图”的教具,力求在这一难点上有所突破。三、凸显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度性。如何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要求教师在一堂

4、课中丰富上课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最后拓展部分,本课将围绕“上海童谣”这一主题,让学生欣赏上海童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起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猜咚猜,感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童谣所带来的纯朴之情,激发了解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2、初步掌握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体会上海方言的演唱韵律,并能以活泼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3、参与体验与合作,听听、唱唱、玩玩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演唱的方法,感知并表现上海乡土的韵律和美感。(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1. 歌曲教学中,用上海

5、方言唱准歌词。 2. 学生能以活泼欢快的声音、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多次重复的附点节奏。【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教学1、 听猜冬猜伴奏音乐进教室。2、学说上海话师:小朋友,今天钱老师来到这里上课,想先认识一下大家。说明:教师创设的自我介绍情景,引导学生有趣味的、自然愉悦的进入了上海话的学习中,为学生感知乡音和歌曲猜冬猜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边走边问,随机抽学生,用上海话问:“侬叫噻名字?学生用上海话回答。二、复习上海童谣歌曲摇啊摇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用上海话唱的童谣吗?摇啊摇1、轻声唱歌曲,要求声音统一、整齐说明:在课的开端,创设一个美的音乐意境

6、,并通过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用上海方言演唱的歌曲,为歌曲教学做好初步铺垫。 2、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摇啊摇三、介绍上海特色建筑石库门弄堂师:一首优美抒情的上海童谣摇啊摇把我们摇到了上海最有特色的建筑石库门弄堂,让我们一起看看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1、观赏石库门弄堂图片、孩子做游戏的嬉戏声、欢笑声2、师:在我们上海以前有许多有趣、好玩的游戏,你们的爸爸、妈妈就是玩着上海弄堂游戏长大的,你们知道那时有哪些有趣的弄堂游戏吗?生:自由地猜一猜,说一说。四、新授歌曲猜冬猜1、师:钱老师也不禁沉浸到自己的童年时代去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玩哪个弄堂游戏吗?在老师歌声中寻找答案,教师范唱。2、介绍猜

7、冬猜游戏。1)、出示游戏规律(歌词):剪刀碰石头败呀败下来 娟头包石头凯歌响起来2)、学生念一念3、念猜冬猜歌曲中的象声词出示:乒令乓浪猜冬猜 乒令乓浪猜冬猜猜呀冬里猜1)学生念2)老师念,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出示节奏谱3)学生跟着节奏念一念歌词说明:这一教学环节,既在朗读歌词过程中解决了多次重复的附点节奏,又使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3、跟着伴奏音乐师生一起玩玩猜冬猜的游戏4、师:猜冬猜还是一首很好听的川沙民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听听唱了些什么。5、学生分组自学歌词说明:歌曲猜冬猜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读不清歌词,因此,从歌词切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 师:纠正个别

8、字音,解释个别词义6、唱歌曲1)、轻声加入歌词唱2)、师生对唱3)、齐唱歌曲说明:不管是自学旋律,还是学唱歌曲,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在演唱时的节奏和发声方法的正确性。 7、歌唱游戏猜冬猜师:游戏规则:要求边唱边玩在歌唱一遍后找到游戏伙伴用猜冬猜的方式决定去留,赢的学生留在场内继续游戏,输的学生回到座位大耳朵图图(出示教具)听到唱得动听的学生可以使他复活生:边唱边游戏;师:手拿教具大耳朵图图图片,聆听选择学生继续加入游戏。师:请大耳朵图图听听我们动听的歌声,不做动作唱好歌曲。说明: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歌唱游戏,以求达到边唱边玩,使游戏和歌唱游戏相融和的目的。 五、听赏拓展与小结:师

9、:刚才我们都是用什么语言来演唱歌曲,做弄堂游戏的?生:上海方言。师:在老上海的六、七十年代,在街头巷尾录音机还较少的那个时候,就是这些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童谣,伴随着那时的孩子们成长,这些童谣不仅琅琅上口,还成为了当时孩子最早,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生:听赏上海童谣。师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上海川沙民歌猜冬猜,欣赏了上海童谣,我们可以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重温上海童谣和弄堂游戏。说明:用音乐告诉学生,使他们体验上海的音乐文化的美与韵味,这比语言更能打动学生。 生:听猜冬猜出教室。 2011.11.08猜冬猜教学反思凌兆小学 钱月红猜冬猜这首歌曲是很具地方色彩的上海川沙民歌,歌曲曲调明快

10、、活泼、歌词生动,是旧时上海弄堂里的一种游戏,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参加游戏时的愉快情景。(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课开始,我让学生听着猜冬猜的音乐精神饱满地进教室,一下子就让学生进入到快乐的学习气氛中。并通过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用上海方言演唱的歌曲摇啊摇创设一个美的音乐意境,从石库门弄堂介绍等创设一个老上海弄堂游戏的意境,为歌曲教学做好初步铺垫。 (二)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我先用语言导入:“熟悉的游戏,亲切的方言,一下子把钱老师带到了那遥远的孩提时代”,“想不想知道,钱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是什么吗?猜猜看?”然后让学生听教师范唱,引出课题。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带

11、着问题去聆听,歌曲唱的是什么游戏?对整首歌曲影响最深是那一句?这样既引出课题,又把歌曲的难点提出来了,针对猜冬猜一课中的附点音符这个难点,我精心设计了“猜冬猜”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体验、感受附点节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附点音符的感知,并熟练加以运用2、深入聆听,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针对“两段歌词内容容易混淆” 我就请学生说说猜拳的过程,记忆歌词时配上动作,使学生记得更牢。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游戏中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以及上海方言的印象。3、琴声引导,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键盘,让学生随琴声轻声分句对唱,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及指导,最后随着琴声完整地初唱全曲。另外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大耳朵图图这一歌唱游戏,以求达到边唱边玩,使游戏和歌唱游戏相融和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丰富体验让学生通过听赏上海童谣,用音乐告诉他们,使他们体验上海音乐文化的美与韵味,这比语言更能打动学生。这一环节教学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上海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