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不怕远征难23.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54222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不怕远征难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不怕远征难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不怕远征难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不怕远征难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不怕远征难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不怕远征难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不怕远征难2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承留三中 张小换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起朗诵长征这首诗。(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

2、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学过,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

3、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那么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学生在图上找出瑞金和湘西)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

4、损失惨重,渡过湘江时,人员已损失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而在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口袋阵,等着红军前去送死。在这种情况下,博古等人仍然坚持要去湘西,毛泽东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张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意见显然是正确的,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在强渡乌江之后,夺取了贵州重镇遵义。想一想:到了遵义之后,当时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思考)因此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那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呢?大家阅读课本遵义会议的内容,思考一下,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哪两方面的错误?批评了谁?又肯定了谁?(学生回答)教师提问:那

5、遵义会议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这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已经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又出现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在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后,中国的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教师引导: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一步步冲出重围。那长

6、征又将怎样进行呢?教师引导:从遵义出发后,红军来到赤水河,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大家想一想,四渡赤水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四渡赤水之后红军又渡过了哪条江?(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红军渡过金沙江,那渡过金沙江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家可以看一下61页的小字,了解一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况。思考一下从中体现了红军怎样的一种精神?(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渡过大渡河之后,红军可以说已经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是他们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强大的敌人,那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恶劣的自然环境是红军遇到的另外一个强大的敌人,红军在飞夺泸定桥后,

7、又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在翻越了大雪山之后,红军又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草地,红军走出草地之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那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学生思考回答)(正确的指挥;长征精神: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表现出了无私、无畏、乐观等精神,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教师提问:长征的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军长征开始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共历时2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那他们经过了多少个省呢?渡过了哪些江、河呢?(看图)全文知识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