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54033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武汉六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磁性的物体能吸引铜、铝等物质B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C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

2、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一瓶1.5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5kgC丰南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5D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1min3 “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4在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C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

3、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太子河雾凇B鸭绿江晨雾C渤海湾封冻D辽西稻田干涸7下列单位中属于质量的国际单位是()A秒B千克C米D摄氏度8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同一支笔在北京和纽约的质量不一样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一个陀螺,质量不变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9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A物体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平面镜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10五千年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

4、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ABCD11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小刚同学将碘锤浸入开水加热,小明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碘锤中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B甲图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由液态碘变为气态碘C选用甲图加热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碘锤受热均匀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

5、图甲装置更加合理1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当液态制冷剂进人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升华D汽化二、填空题1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两种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_反射,而大城市高层建筑安装整体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属于光的_反射14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传播来的1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_的猿声是通过_传入诗人的耳朵的16将一密封袋装食品从山脚拿到山顶,会看到密封袋内气体膨胀了很多,则与膨胀前相比,该食品袋内气体的质量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气体的密度_三、实验题17(8分)小明和小红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器材应按照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目的是方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实验中观察到气泡如图丙、丁的两种情形,其中图_能反映水在沸腾时的情形;(3)从乙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

7、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若本小组测得的沸点是准确的,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选填“小于”、“大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4)水在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由图可知,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的长,其原因是_。(6)小华也做了这个实验,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戊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Aa图象 Bb图象 Cc图象 Dd图象18(8分)按要求完成填空(1)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加热一定

8、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慢慢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2)如图乙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红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_开始下滑;(3)如图丙所示,将纸板NOF从直线AB所在位置绕ON向后转动,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4)如图丁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来回跳动,且有声音产生,说明_。19(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

9、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_。(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位置。(3)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_(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

10、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_。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点光源S1,水中有另一点光源S2,人在图中E点看到的现象是:S2与S1在水中的像重合。画出S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和S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_)21(8分)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根据透镜的出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2)在图乙中画出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线的传播路径(3)在图丙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五、计算题22(10分)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

11、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求:(1)将石头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所排开溢出水的质量;(2)石头的体积;(3)石头的密度。23(12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m、3m、2m的碑石,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碑石的岩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30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水中,水面升到80mL。试求:(1)碑石的岩石样品的密度;(2)这块碑石的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A具有磁性的物体吸引铁、钴、镍,不能吸引铜、铝。不符合题意;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工作的,发

12、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相同条件下,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符合题意。2、B【详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故A项不符合题意;B由得,一瓶1.5L 的矿泉水质量约为:;故B项符合题意;C河北唐山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40;故C项不符合题意;D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13s;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A焰火自身能发光,所以焰火是光源,但是人造光源,

13、故A错误;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快,故C错误;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挡住了焰火的光,所以,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4、C【分析】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详解】A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

14、意;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是由于来自碗底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碗底的虚像,像比碗底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详解】A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物质种类及物态等因素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在描述热量时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或“具有”,故B错误;C热传递方向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与内能大小关系无关,故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C正确;D晶体熔化或者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A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渤海湾封冻,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