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53940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引 言 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中,小说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份试题始于2004分省命题的辽宁卷(黎纪伯伦认识自我)。此后隔了两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07海南宁夏新课程卷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选材(林冲见差拨)命题,同年的湖北卷考查了杨闻宇的日月行色。2008年开始有了四份小说试题,分别是:海南宁夏卷的欧亨利二十年以后、广东卷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的阿马高尔基乌米和江苏卷汪曾祺的侯银匠。2009年小说阅读考查开始“扩大化”,由上一年的四份变成了五份:海南宁夏卷的铁凝孕妇和牛、辽宁卷贾平凹遗璞、安徽卷

2、的宗璞董师傅游湖、浙江卷的大卫洛契佛特魔盒和四川卷的凯杰罗姆想象。2010年高考则五份,广东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面包,山东卷老舍的骆驼祥子,陕西卷莫泊桑的保护人,安徽卷许辉的碑和辽宁卷王安忆的洗澡。2011年也是五份:安徽卷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苏卷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广东卷陈秉汗的严冬海猎,浙江卷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辽宁卷比亚纳的怪人。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中外兼顾,2011年,外国小说明显增加。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

3、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的情节、高潮、人物形象、语言、结尾、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此类考题演变的过程、题型特点、考察点,我们选择了部分代表性的试题回放如下,并请大家尝试解答。经典回放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试题。侯银匠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

4、知是什么道理。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5、“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花轿没有再

6、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女

7、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_【参考答案】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解析】 考点:分

8、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C级。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

9、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2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_【参考答案】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解析】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级。第一个画线句

10、,表现了侯银匠又甜又苦的心情,具体地说,侯银匠既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中年丧妻”,把女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嫁了个好人家(“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总算还能为女儿提供一点金首饰(“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现在自己可以替女儿打首饰了而感到喜悦,又为女儿出嫁后自己将会很孤独(最后一段就反映了的孤独)和自己只能给女儿这点首饰(虽然女儿说“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但事实上还是有点寒碜)而感到难受。第二个画线句,写侯银匠的糊涂语,虽无理却很妙,因为如果不是对已出嫁的女儿思念如此之深,是不会有如此出人意外的行为的。“才一个人笑道”,既反映了他孤独的处境,又反映了他只好自我安慰

11、的情态。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_【参考答案】 要花轿早有打算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小说中的花轿,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2、(6分)_【参考答案】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解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这道探究

13、题有一定难度,光停留于一些文句和字词,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

14、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这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作家汪曾祺师承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

15、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