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53815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三课时 陈伟 2017/4/20一、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二、 研读探究1、 回到明代,把自己想象成宋濂,用第一人称复述求学经历,概括文意,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学生自己复述,选出代表回答。明确: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中心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找出原文相关句子。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勤奋和生活之艰难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勤,求师叩问勤,跋涉艰难,生活艰苦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 (3)趋百里外,求师叩问。 (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幼时:致书之难成年:叩问之勤 从师:奔走之艰 生活之苦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明确: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5、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

3、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目的: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更具有说服力。三、 写作特色一、 借事说理,寓理于事作者是德高望重的达官显贵,赠言的对象是一个同乡的青年,但文章没有盛气凌人之感,而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激发学习的动力,把握学习的方法。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而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二、 记叙、描写相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

4、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敬。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三、 对比1、 “先达”的严肃和作者的谦恭2、同舍生的富贵生活与自己的贫困生活探究学习: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并画下来。思考: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使文章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

5、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四、 归纳中心本文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劝勉马生,要刻苦读书,勤奋学习,成为得才兼备的人。五、 拓展延伸1、与作者的求学情况相比,现在我们的求学条件怎样?通过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

6、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 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我们必须尊敬老师。但尊敬老师,不是怕老师,不敢出言,而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和老师沟通,带着愉悦的心情向老师学习,大胆质疑,合理发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3、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

7、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六、 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劝勉马生,要勤奋学习。 和作者相比,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优越,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那种勤奋刻苦的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困难,争取更大进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不在物质上攀比。同时,也要学习作者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