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35374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局部。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很多同学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这是缺乏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穿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同学们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

2、结内化。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在初三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

3、的前提和根底,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左右。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 “磨刀不误砍柴功,同学们要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答复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整体理解是指读一篇文章,总该读几遍,从宏观上对文章中记叙、说明、议论的人、事、物、理有完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近年来,尽管淡化文体的说法屡有出现,但是文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4、仍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实践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议论文那么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说明文那么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

5、查。咬文嚼字是说对文章中关键性的词和句子,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其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可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同学们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划出来,例如一些标志着行文线索的词句、表达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的词句等。如此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第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时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将一些选择题要求的,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都没看仔细就匆忙答题,结果懊悔莫

6、及。第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把一些比较常用的、固定的说法当作公式照搬,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流于浮泛的答复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学们应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答复,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第六,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有时,在冷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另外,答题时,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隐隐约约有感觉但又无法诉诸笔端的词句。汉语表达丰富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将该词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完全可以将那句子用另一种语句来表达。总之,此时切勿花大量时间在一道题目上苦思冥想钻牛角尖,既不利于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所答的题目又未必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