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每个学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53683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每个学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聆听学生的心声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导师,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可能会有一、两个记忆特别深刻的班主任老师,在你从朦胧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他们的教诲。30年以前,我也曾经做过班主任,我的学生至今还能够常常回忆起当年我给以她们成长中的帮助,这的确使我感受到教师的荣耀和精神享受。岁月流逝,30年过去了。时代变迁、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年轻一代的变化,面临教育种种挑战,我们该怎样做班主任,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这正是本书与读者共同探讨的问题。(一)本书不是一本理论教科书,而是以案例为主体的班主任培训材料。其中选择的八类典型案例,虽然不能穷尽所有的学生类型,但还是尽可能反映当前学生成长的突出问题

2、。这八类案例包括:优秀生、留守儿童、厌学生、异性交往困惑生、网瘾生、情绪失调生、行为偏差生、灾后援助生。以下我们分别加以讨论。1优秀生辅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是教师和家长的骄傲,特别是现行教育体系中,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估学生的第一位的指标,使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光环下的学生许多重要品质的培养。本章的主案例,小涛仅仅因为美术老师对他的忽视就想转学,他的心理显得过于脆弱,而且遇到这样的人际关系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直得班主任一再鼓动,才去与美术老师沟通。人际交往技能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越来越重要,以致多元智能理论中,把它列为第六种智慧。小涛遇到的问题,恰恰说明了目前学校对于学生人格教育、心理

3、素质培养的缺位。有一次,我到外地去讲学,为一位患有抑郁症的优秀生(我们暂且称他为“小林”)做了咨询。小林同学一直在是考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可是就是这个“第一名”害了他。为了保住这个第一,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到考试前,往往彻夜失眠。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他头脑里有不少错误想法(在认知疗法中称之为功能失调性思维,或者非理性信念)。例如,“我一想到将来考不取重点大学,心里很担心”;“我与名人比较,他们太伟大了,而我太渺小了”;“我常常感到自己很自卑,别的同学比我强”;“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害怕失败,我认为失败是耻辱”;“我做什么事都要有100%的成功”等等。

4、内心充满自卑、完美主义等歪曲的认知。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却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小林的问题就不是思想教育工作所能解决的,就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到本章主案,经过班主任的引导和劝说,还算是解决了小涛的烦恼。但细细评析,班主任还是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缺少对小涛在乎美术老师关注的深层次思考。其实,优秀学生不缺乏受到老师的关注,小涛如此希望想得到美术老师的关注,恰恰说明他内心可能存在某种消极的信念,“我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否则我很失败”,一个“活在别人的眼里”的人,往往会丧失自主性,往往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如何帮

5、助小涛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本章虽然作了评析,也没有给出圆满的回答,留给读者思考和实践的空间。2留守儿童辅导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留下巨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他们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成了留守儿童。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7岁以下留守儿童有58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4。如此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是在一个缺失的家庭里成长,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关心。第二章的主案例中的吴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亲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母亲带着3岁的妹妹离家出走,一个圆满的家庭四分五裂。吴梦独自一人生活,不仅有安全问题、生活问题,更重要是家庭亲情温暖的缺失。本案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值得称道的。她不是停留在同情和怜悯的层

6、面,而更多的是对吴梦同感、鼓励和支持,调动儿童内心的积极的力量,使之更加坚强。相当一部分身处逆境的儿童,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会出现社会适应问题,或者品行和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关于抗逆力的培养(英文的术语为resilience,但是译法不同,内地一般译为心理弹性力,台湾译为复原力,香港译为抗逆力)。所谓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没有被击垮而是很好地应对了这些危险处境的能力。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抗逆力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Emmy.Werner(1982)报告了一项长达30年的纵向研究,她的研究开始于1955年,她发现,在700个多民

7、族样本中有将近200个处于危险状态,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四个:母亲预产期压力、贫穷、日常生活不稳定、父母亲的心理健康问题。Werner发现200个高危儿童中有72个尽管处境危险但成长得非常好,表明这些孩子具有较强的抗逆力。上述的报告是对于儿童抗逆力的现象学描述。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弹性力强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更加积极地对待问题;二是能够得到别人积极的关注;三是能够接受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儿童抗逆力形成与两大因素密切有关,即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内部保护性因素包括儿童的潜在特质、能力、自我信念;外部保护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结合到本案例,一方面吴梦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力,另一方面班主

8、任的辅导又增强了她的外部保护性因素,使之能够较快地融入班级。当然,要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还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到位和落实,这是更大范围的外部保护性因素。3厌学生辅导面临越来越大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厌学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学业失败而导致的厌学、弃学是一个主要原因。这类学生的动机障碍在心理学里称之为习得性无能。所谓习得性无能(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能这一术语最初是由塞利格曼(Seligman, 1967)研究

9、动物行为时提出。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怀性效应。学业习得性无能主要表现在: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学习失败,并且由此产生其他消极情绪;行为上逃避学习。学业习得性无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个体在经常性的学习失败情境中习得的行为方式。联系到本章主案例中的小晖,其实这个孩子厌学程度还不算严重,因为贪玩而不做作业、少做作业,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小晖也没有明显的学习受挫的情况。班主任“忽略”了小晖一次漏做作业的问题。一则体现了对他的宽容,二则也是“退一步进二

10、步”的策略。试想,假如班主任对这个问题大动干戈,可能会一下子把小晖整得服服帖帖,但还真有可能让小晖产生厌学。当然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解决的办法也是多样的,需要我们用心探索。4异性交往困惑的辅导异性交往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学生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自我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自我的觉醒体现在自我认同感、独立意识、成人感的不断增强。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在性朦胧和性好奇。所谓性好奇,就是渴望了解异性,并与异性亲密接触。所谓性朦胧,就是这种对异性的好奇还处于混沌的非理智阶段,没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往往是清纯而又可爱的。青少年时期的异性交往既是他(她

11、)们内心的需求,也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常常把中学生的所谓“早恋”视为一个大问题,教师和家长往往承担保姆和警察的角色,采取封堵政策,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其实,异性交往既是中学生的内心需求,也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异性交往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异性的友谊、爱情和婚姻。它是一个健康的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些东西不是课堂里所能学到的,只有通过他们的生活与交往来经历和感悟。班主任在其中恰恰可以承担学生人生导师,或者朋友的角色。本章的主案例,李老师就是做了这样一个角色,尽管他的工作还有值得改进之处,但是,他在处理这个案例中,表现从教育者到朋友角色的转型,仍然是需要勇气和值得敬佩的。

12、5网络成瘾生辅导网络时代使学生对世界了解的越来越多,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智慧的增长、社会交往无疑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方式。作为科学技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有些学生过度迷恋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网络,影响了日常学习,甚至荒废了学业,使家长和教师忧心重重。对于“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和辅导工作,自然也成了班主任必须面对的课题。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界限,网络成瘾有真性和假性之分,真性网络成瘾实在是极少数,大都可能是网络使用过度。本章主案中的小浩是属于后一类,应该说班主任的工作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而且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班主任觉得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似乎已经“黔驴技穷”,这

13、就需要班主任多学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例如,案例中提到的“行为契约”法,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许多老师对它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到了实际操作,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指导。本案的点评专家张建国老师提出的几点改进建议值得大家去读。6情绪失调生辅导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激荡期,情绪往往是内心的写照。青少年的情绪困扰是由其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边世界的看法密切关联的,自我意识是核心。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生有若干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发展任务。而青少年时期的任务就是自我认同的建立。自我认同是一种积极的、和谐的自我体验和信念。即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的

14、现在和未来有信心;表里同一,很少有双重人格。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恰恰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历程中建立的。一般来说,比较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学习和社会交往、和内心冲突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增进自己的自我认同感。本章主案例的庆庆,成天郁郁寡欢、沉默少语,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乃是自我迷茫。倘若我们能够解开这个心结,可能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庆庆走出封闭的世界(本案在下面有详细讨论)。7行为偏差生辅导行为偏差生常常被称为“行为问题”学生。行为问题是指一种持久的、反复发生的、反社会的、侵犯性的或反抗性的行为(WHO,1988)。它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焦虑抑郁、

15、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吕勤,2003)。从本章主案例中小伟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攻击反抗和违纪越轨。他在学校里是被称之为“鬼见愁”的人物。由于长期与老师的对抗,有一天他终于爆发了,对老师说,“干脆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这样“叛逆”的学生,也会班主任的诚恳所打动,就在出现转机的时候,又一次“犯事”和学校一个错误的决定,使他离开了学校,转到其它学校。但是他依然记得班主任对他的信任。这个案例可以说并不很成功,也不圆满,但是它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却很多。如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持有积极的信念。这些信念包括:相信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力量,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是变化的

16、、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才能与禀赋。教育就是要激发其内心的积极力量、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8灾后生辅导校园危机预防和干预是近年来日趋重要的课题。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是指学校对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工面临的危机(丧失亲人的悲伤、灾难事件、校园暴力和其它恐怖事件而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自残与自杀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其平衡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伤害,恢复其社会功能与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不安定意识、自然环境的也在不断恶化,存在许多突发危机的隐患因素。学校对于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干预,既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今年五月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更加突显了灾后心理干预的意义。本章主案例的阿东就是一位来自灾区的学生,她从震垮的教学楼有幸逃生,亲身经历这一灾难事件,心里经受的创伤是可想而知。班主任对她的关心,对阿东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持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