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353582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高校内部审计(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措施,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运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合适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征询,旨在增进完善管理控制、防备风险、发明效益,从而增进学校事业目的的实现。 第三条 高校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四条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内部审计队伍应

2、由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构成,并具有必要的职业资格。 第五条 高校内部审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高校内部审计应关注学校资源,对本单位运用资源、开展业务、获得绩效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审计。 (二)高校内部审计应坚持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运用业务入手审计措施,开展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审计。 (三)高校内部审计应坚持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根据业务特点,采用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组织审计业务。 (四)高校内部审计应根据学校治理构造、管理体制等有关内部环境和内部审计资源状况,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拟定内部审计业务战略。

3、 (五)高校内部审计应着眼于增进问题解决,立足于增进机制建设,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伙增进学校事业发展。 第六条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定期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所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质量评估。 第七条 本指南合用于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她教育部门和单位可以参照执行。第二章 内部控制审计第一节 一般原则 第八条 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的,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运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精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行而制定与实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 第九条 本指

4、南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增进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 第十条 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重要涉及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第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由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构成,对高等学校各项业务的内容控制审计重要环绕这些要素来进行。 第十二条 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单位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状况,既可以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计与评价,也可以对单位内部控

5、制的构成部分进行审计与评价。 第十三条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与措施。 (一)内部控制审查与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 (二)内部控制审查与风险管理审查相结合; (三)内部控制审查与增进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相结合; (四)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和审计所需的证据选择不同的措施,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备。 第十四条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应充足关注这一有效方式,运用、指引、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开展,增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第二节 控制自我评估的应用 第十五条 控制自我评估,是指由对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

6、任的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来协助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行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之前应合适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根据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考虑审计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增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制定控制自我评估筹划,召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并做好组织、协调与记录工作。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与范畴,拟定控制自我评估的内容。控制自我评估重要涉及如下内容: (一)拟定组织整体或职能部门的目的,辨认其重要风险; (二)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合适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7、; (三)确认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存在严重风险的业务环节; (四)评估组织非正式的控制及其有效性; (五)评估组织的业务流程及其运作效率; (六)对控制自我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时,一般涉及如下重要程序: (一)制定控制自我评估的筹划; (二)与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就控制自我评估的目的、内容及程序进行事先沟通和交流; (三)拟定控制自我评估的时间与措施; (四)召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开展控制自我评估; (五)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做好协调与记录工作; (六)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结束后,及时反馈并提交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用控制自我评

8、估法时,应当根据部门或单位特点、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灵活选用合适的措施。控制自我评估的重要措施涉及:专项讨论会、问卷调查法和管理分析法。 (一)专项讨论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召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措施。 (二)问卷调查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向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收集意见的一种措施。 (三)管理分析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向有关管理人员收集信息,并将之与其她来源的信息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措施。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以及评估结论等记

9、录于工作底稿中,并据此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编制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参与内部控制评估的有关管理人员。必要时,也可提交给学校领导,以便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改善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第三节 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第二十三条 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本单位教学(涉及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教学等)资金的安全完整、教学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备、减少单位教学风险、保证单位遵守教学活动有关法律法规,而对单位教学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分析、测试和评价活动。 第二十四条 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应获取的资料重要有: (一)学

10、校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及学生管理部门的组织构造图,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及工作手册; (二)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招生、教学实验基地、教学中心、函授站、校际交流、合伙办学、助学、助教、助研管理、教学经费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 (三)收费许可证,波及教学活动及学生管理的各项收费项目、收费原则及审批文献; (四)各类学生招生筹划,招生广告,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原则,委托招生合同,招生总结报告; (五)教学实验基地及教学中心可行性论证,建设原则,合伙建设合同,资产移送清单,资产管理措施,建设成果报告; (六)校际交流合同、合伙办学合同、合伙办学审批表、校际交流及合伙办学结算报告; (七)学生管理信息数

11、据库设计文档,升级文档、数据构造、业务流程; (八)在校生名单、毕业生名单、结业生名单; (九)助学金、助研费、助教费发放名册及审批文献; (十)教学管理经费收支报表、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 (十一)其她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重要有: (一)教学管理的控制环境 1、与否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并形成有关记录; 2、管理层的分工与否明确,与否严格在授权范畴内解决有关事项,分管领导不能解决有关事项时,与否授权其她领导进行解决,授权范畴及期限与否明确; 3、与否贯彻教学廉政责任制,与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贯彻遵纪守法思想,并制定了惩防措施; 4、教学管理内部组

12、织机构的设立与否合理,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与否明确,不相容的职责与否进行了分离,有关业务与否由有关的部门进行解决,解决流程与否清晰; 5、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与否健全,奖惩措施与否得当; 6、与否根据有关程序对员工进行招聘和培训; 7、考核鼓励机制与否切实可行,与否严格执行此考核鼓励机制; 8、与否制定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否明确、切实可行,并得到有效执行。 (二)教学管理的风险管理 1、与否对不同的教学管理业务建立了不同的风险管理目的,风险管理目的与否明确并切实可行; 2、与否采用措施加强对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进行管理; 3、与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的

13、考虑与否全面; 4、与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或风险预案,对风险的管理与否灵活有效。 (三)教学管理的控制活动 1、招生 (1)与否采用多种媒体发布招生广告,与否签订发布合同,与否按发布合同指定的时间和方式发布招生广告; (2)发布的招生广告与否学校主管部门审批,内容与否清晰,有无存在误导性语言和虚假陈述; (3)与否采用委托招生方式,与否签订委托招生合同,委托招生合同与否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与否明确; (4)委托招生合同中与否有最低人数限制条款,与否规定了招生达不到最低人数时的解决措施; (5)与否按委托招生合同结算有关费用,费用的调节与否补充签订有关合同; (6)与否存在自主招

14、生模式,与否有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筹划与否符合规定,与否制定明确的自主招生原则,与否严格按自主招生原则执行; (7)与否组织招生入学考试,与否收取报名费、考务费,与否按规定的原则收取,与否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8)与否将捐资办学与招生名额相挂钩,与否存在点招现象; (9)招生过程中与否收费有关费用,收费原则与否按有关规定执行,与否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教学实验基地建设 (1)对教学实验基地建设与否进行可行性研究; (2)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目的与否明确,与否存在反复建设状况,与否符合学校的总体战略; (3)设立教学实验基地与否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4)与否签订教学实验基地合伙建设合同,合同中双方的责权利与否明确; (5)合同的签订与否通过授权审批,到期的合同与否及时进行续订,对变化了的状况与否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 (6)与否建立了教学实验基地考核指标,与否对教学实验基地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实验基地与否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7)实验基地的资产调拨与否履行有关手续; (8)与否按合同的商定足额从实验基地收取有关费用。 3、校际交流 (1)校际交流单位的拟定与否符合学校总体目的,目的与否明确; (2)与否制定了校际交流合同,交流活动与否有专门部门归口管理,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