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3530142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为歌曲伴奏3、歌曲创作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学唱让学生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彝家娃娃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及对音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教学难点:1、歌曲处理:情感、速度的把握。2、歌词的再创作。教学设想: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的儿童歌曲,4/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具有一定的动感,表现了彝家的孩子们伴着西山的落日

2、,伴着朵朵的晚霞赶圩归来时的高兴、兴奋的心情。整个教学我以“感受、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利用各种形式学唱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性的教学,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跟着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学生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意境,无形中接触彝族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二、歌曲教学:1、直接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风格的歌曲?我们一起来

3、看一段录象(彝族风情)【设计意图: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赶圩”是什么意思?引出老师对彝族风情的介绍。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蔚为壮观。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彝族的语言中“啊哩

4、哩”是“”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风情,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聆听范唱。师: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一下彝族赶圩时的快乐吧。【设计意图: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熟悉歌曲旋律】4、听伴奏,学生尝试演唱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学唱歌曲】5、师生接龙。【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演唱,首先可以在演唱中纠正学生没唱准的地方,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课堂气氛活跃。】6、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如男女对唱,领唱、合唱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演唱中体会并用歌声抒发彝家娃娃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设计意图:加深歌曲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自

5、己对歌曲进行自主学习。】三、歌曲处理1、为歌曲伴奏、老师用不同节奏边伴奏边演唱。44 (拍手)44 0 0 (拍手)44 (跺脚)、学生根据教师伴奏自选喜欢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刺激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以此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情绪理解。】2、对歌词进行再创造。、师谈话引入歌词创作。师:赶圩归来啊哩哩唱的是彝族人赶圩归来,满载而归的喜悦,那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比较喜悦的事情也写出来呢?、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作,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表演,展开自评及互评活动。【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再创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而且在学生的自评互评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3、小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