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52717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课文效能感受.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合式课文”主题教学研讨会浅悟孟津城关二中语文教研组新课堂改革是新时期赋予我们课堂教学的新契机,我们有幸参与了孟津县第二县直中学的“组合式课文”主题教学研讨会,他们学校的在生命课堂下的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令我们眼前一亮,精神振奋,更使我们思考更多,现就我们的学习体会及浅悟,汇报如下。一,什么是组合式课文 “语文组合式课文的效能及教学策略研究”是河南省教科所“十二五” 规划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编者把某些文章(或者诗词)按主题、文体、作品、作者、篇幅等类别组课,编成在一起作为一课,课题名字一般都称为“篇(首、则、章)”,我们把这种课文叫做组合式课文。在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把这种课的几篇课文

2、分开来教学,往往把“短文两篇”教成“两篇短文”,对“组合式课文”的地位与特殊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二、“组合式课文”的效能1组合效能。 “组合体”与“组合件”之间既有界线又不可分割并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形:一是“组合体”具有“组合件”根本没有的效能;二是“体效能”大于“件效能”之和;三是“体效能”小于“件效能”之和。第三种情形就是“组合式课文”教学中问题之所在,前两种情形正是我们的追求与探索的课题。进行“组合式课文”的课堂教学,发挥“体效能”是重中之重。2比衬效能。“组合体”与“组合件”之间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件效能”制约着“体效能”的发挥。编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效能”,从一定目标

3、出发,按照某一标准来组合几篇诗文,营造出一个可比衬的效应场,通过反差与突显来呈现格外鲜明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如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条未走的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这一目的,选择了两首外国诗互为比衬,遇上挫折“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感慨未选择的人生之路,可见选择之慎重,引起学生思考,从而突显出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要被生活的雾霾蒙蔽了前进的方向。比衬效能的发挥,全在于互为镜像,比出反差,衬出突显,使所学所知更鲜明、所练所得更强劲。3辨识效能。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对某一事物特质的把握,能在众多的事物中认出这一事物叫做辨识,

4、体现在事物的“个性”及“与众不同”上,通过判断来实现,如比喻在喻,而借代在代。辨识是思维、行为的开始也是其结果,是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由表及里的洞察力、好中选优的鉴赏力、去伪存真的辨别力的集合。语文辨识能力体现在语文的篇章结构、语言修辞、语法逻辑等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素养结构内最基本的因子。“组合式课文”扩展了辨识的视域界,增加了辨识的陌生度,提高了辨识的频次量,可以大大提高辨识效能。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选择了两则伊索寓言两则我国古代寓言,域界广大,涵盖丰硕,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通过学习,能很好地把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的特征,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组合式课文”极大

5、地提高了辨识的效能,为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丰富性、语言的敏锐性奠定了基础。4关联效能。关联效能是语文知识与能力在两篇(或两篇以上)课文之间逻辑规律作用下的迁移与强化,就如著名的蝴蝶效应。教材编者就是按照关联性原理把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突出其“体效能”,文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教学实现高效能的必然方向。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文两则(孙权劝学、祖逖ti北伐)选择了资治通鉴里相关联的二则故事,通过互为迁移、强化,使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两文:故事性强,发人深醒;描写语言,表现性情;成语源流,文化积淀;学习使人刮目,志向催人奋进。获得这样的正能量后,可以向前延展,可以向后联系,还

6、可以旁侧辐射,这种效应会成倍的放大,产生链锁效能。三、“组合式课文”的教学策略第一,找到“组合式课文” 的教学支点第二,找到“组合式课文”的动点第三,找到“组合式课文”的聚点会聚点。聚点一般有四种形式:第一,一体式。把一课中的几篇文章按照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不分先后顺序。第二,分总式。先分别教学一课中的几篇文章,然后概括、归整。第三,串联式。把一课中的几篇文章按一定关系和顺序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进行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第四,拖挂式。从一课中的几篇文章中选择典型性的一篇进行重点教学,其它文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上篇文章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迁移与强化过程。四,浅悟心得我们

7、听了雷亚红教师的课,她讲的是混沌之死和呆若木鸡,她设计了三个板块,1.讲好故事,通其文,2.析巧溯源,明其理。3.析巧溯源,悟其道。语言精练,把握了这两个故事的内涵及他们的关联,也就是找好了支点,有了支点还要有动点,还要有聚点,这一堂课的聚点就是两个故事的相通之处,他们巧在一处了,让学生从找巧入手,感悟故事的深意,从而明白了两则故事的道理,混沌之死是事与愿违。呆若木鸡是事与愿合。其实第一则学生很容易想到的,第二则其实没必要用和第一则一样的句式,其它的成语也可以,在这里教师硬要强加给学生有点牵强。这节课如果是要我们上的话,肯定会是一则一则的讲,因为是自读课,学生只要掌握了故事的道理,明白这一课讲

8、了什么就可以了,还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如果是我们的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课堂气氛肯定是死气沉沉的,进行不下去的,不过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逐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组合式课文的一些专业术语还有些不太了解,在教学之余还要多钻研,多了解,多实践,和同事一起探讨这种课式的教法。听完课,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凡事各自有根本。“阅读”为语文教学之根本,“学生思维活动”为课堂之根本,“深入浅出”为教法之根本,“悟出道理”为学法之根本,“发散思维”为引导学生感悟之根本。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探讨,研究,并改进新的教法,新的学法,依据自己学生的学情,立足课堂,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